第4章 剿饷(2 / 2)

同时,户部尚书程国祥又和三百多年后的一群网民一样,提议“收商税”。在他的建议之下,崇祯又决定“暂借民间房租一年”。实际执行的时候,就是只要有一间房就收一钱银子的税,连柴房、茅房都包括在内。北京百姓怨声载道,还给崇祯起了个外号叫“重征”。

“孟子云:‘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崇祯如此倒行逆施,正是将老百姓驱赶到义军这一边,其行如同桀纣,由此可见,明亡之兆必矣。”

虽然现在天气并不是很热,徐以显还是轻摇羽扇。王瑾教闯军将领识字时,除了三百千之外,就是用四书作为识字教材,所以他说的这些东西闯军众头领也听得懂。刘体纯赞叹道:“正是这个道理。百姓本不肯造反,正是崇祯皇帝和贪官污吏逼得大家造反。之所以天下义军蜂起,就是加派害的,他却还想靠再增加加派来剿灭义军,真是南辕北辙,本末倒置。”

茅麓山大寨中,袁宗第和刘体纯召集了夔东闯军的主要头领。新年刚过,袁宗第便带着河南各寨抽调的精锐力量来到了夔东。这一次的会议与以往不同,多了四个文士在座。

宋献策,河南永城人,行医卖卜为生,精通天文算术,熟悉河南各地的地理和风土人情,在同行陈金斗的介绍下被袁宗第招揽。

潘独鳌,湖广应城人,本是明朝的秀才,甚至还有一支小小的乡勇队伍。因为本县豪绅欲霸占其土地,买通县官令其败讼,一怒之下杀了这个土豪,全家逃进了大别山,被柯禹舜和刘希尧收留。

顾君恩,湖广钟祥人,为人狂放,喜好兵书战策,屡试不第。他能上山入伙是个意外,闯军蔺养成部派去钟祥的人因为王瑾事先提醒,与他多有接触,后来蔺养成的探子暴露,把他也牵连了。钟祥是承天府的附郭县,皇家祖陵所在,保密防谍工作当然是宁错杀不放过,顾君恩无可奈何,只得和弟弟顾君命、朋友刘靖夏一起上荆山投奔蔺养成了。

徐以显,湖广谷城人,他是最后一个来的。此人喜读兵书,又好研究武器,八股文章却写得不怎么样,不得进学,后来家境败落,生活贫寒。前不久,他才去襄阳拜见过杨嗣昌,不料因为没钱,直接被看门的恶奴赶出来了。他一怒之下,便跑来投奔了刘体纯。

袁宗第说:“湘南战事一起,我们闯军的局面便与往日大不相同了。过去就是行军打仗,现在却要开始着手准备治民。用王瑾的话说,这叫‘重建秩序’。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谁能最先让老百姓重新回到家里,踏踏实实种地,谁就能得天下。刚才徐先生说得好,崇祯在把老百姓往我们这里推,我们可要接好才行。前日王瑾来信说,希望我们在荆襄一带搞出些动静来,吓唬吓唬杨嗣昌,四位先生意下如何?”

宋献策不像其他三位那样喜欢表现,微笑着一言不发,等他们先说。

潘独鳌说:“去年荆襄亦遭了灾,连我这等薄有家产之人也被逼反了,若要发动饥民,大举起事,此时正是时机。起事于荆襄,不可不重江汉水运,我们的不可再依靠三谭,当有自己的水师。”这位是个武力型的军师,既当谋士又上阵砍人,态度一贯比较激进。

徐以显说:“如今湖广明军或北上河南,或南下岳州、常德,荆襄一带甚是空虚,若用奇谋,袭取荆州、襄阳二城,亦非难事。如今我军火药积储甚多,但铳炮却甚匮乏,若能取得荆襄二府,便可大造火器。”他早就发现闯军将领对于火器有特别的热爱,这也正合他的心意。

顾君恩却哈哈大笑:“二位所见,若为行军参谋,自是高明,却不明天下大势,更不知王总制真意。”刘体纯皱了皱眉,心想就算你胜人一筹,却也不必这样说。袁宗第倒不介意:“依先生之见呢?”

顾君恩缓缓说出四个字:“声东击西。”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