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急与缓(2 / 2)

这之后,闯军接连不断地发动小规模袭击,尹先民最先扛不住了,何一德被俘令他的部队人心惶惶,他要求暂时先撤兵。王瑾驻兵石羊关,去宝庆的道路被他截断了,尹先民建议向西撤回靖州就粮,再做计较。

闵一麟不置可否,他的人马没遭受什么损失,撤亦可,不撤亦可。不过战局不利,他也比较倾向于撤退。但陈睿谟不能撤退,流寇在湖广已经擒杀四王,这还不算三年前被杀的襄王,湖广南部的防务,他作为偏沅巡抚责无旁贷,真要是出现大败,圣上震怒,他也必然是第一责任人。是以陈睿谟坚持主张在武冈这里坚持和闯军对峙,以策应杨嗣昌在东线的行动。

明军的粮食暂时够吃,但是宝庆方向的补给线已经断了,武冈本地的百姓又穷得很,明军需要从靖州翻山越岭地补给粮食,补给线长度接近三百里。闯军的游骑逼近沅江上的渡口,使得明军的粮食运输越来越不安全。另一时空,明军依仗其军事优势,迅速镇压了湖南的农民军,因此可以在本地抢到大量粮食,后方的补给线也通畅。可现在打成了对峙局面,粮食就跟不上了。

其中的矛盾之处在于,王瑾不能等陈睿谟粮尽自退,那样的话,杨嗣昌在湘江沿线造成的破坏就太大了,广东、广西、云南的明军也会来增援。急不得,又缓不得。

所以还得打,王瑾发现小规模的袭击并不能逼走官军之后,便决定挑起决战,集中力量对尹先民部发动攻击。

王瑾能有这样的底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炮到货了。

湖南起义的核心就是临武香花岭锡矿的矿工,隔壁的桂阳州又有铜矿,所以制造青铜制品对于当地的工匠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但铜是用于制造货币的贵金属,用来铸炮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不过王瑾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湖广的大饥荒导致粮价暴涨,相应的,银和钱的购买力就大跌了,大米成了最坚挺的一般等价物,其次是各种杂粮,第三才是贵金属货币。周边地区的明军都在动员,就算他们随意卖放走私,也还是大大增加了商品流通的成本,拦不住闯军打着明朝官军旗号的走私,对普通的小商人影响却很大,导致在湖南的很多地方商品供应量大减,进一步加剧了铜钱的贬值。

王瑾下令设在临武、蓝山、桂阳三地交界处,紧靠香花岭的仓禾堡的军工作坊试制六磅铜炮。第一批产品的废品率很高,不过最终还是有了七门成品,昨天刚刚和炮车一起送到前线。

因为缺乏制炮经验,这些炮的工艺十分粗糙。与此时明军、清军主力使用的十二磅乃至十八磅长炮相比,闯军的这些火炮在威力上是不如的,但是较轻的重量和专门配套炮车的让它更适合在湘西的复杂地形作战,其威力也足以压制火力不足的偏沅明军。

中国有世界一流的手工匠人,就算是此时英国海军使用的六十磅大炮,只要有图纸或实物做参照,也并非不能仿造。然而造出来也毫无意义,炮不是越大越好,环境不同,需要的火炮也不同。王瑾现在连抗清的需求都不考虑,只关心如何打赢眼下的这场战役。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