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行军之弊(2 / 2)

蜀王早就被杀了,四川又没有皇上的祖坟,傅宗龙已经背了丢失省城的罪名,也就不用再怕什么了。尽管傅宗龙凭着自己手头这一万多人就要和刘芳亮决一死战这事不那么靠谱,但这的确是当前条件下最正确的选择。然而,他的军队不行,他的补给不行,他的装备不行,他的战略正确又有什么用呢?打会战打不过刘芳亮,他再正确也没有用。

从成都撤离之前,樊一蘅和贺珍发生了争执。樊一蘅命令贺珍烧掉成都的仓廪,轻装急进,贺珍却拒绝烧粮,而且带上了沉重的粮车,连马吃的豆料都随身携带。樊一蘅怒斥贺珍是妇人之仁,但他能直接掌握的士兵有限,现在他手下只剩下贺珍一个武将了,也只能迁就贺珍。

纳敏夫当初就有烧掉成都官仓的计划,当时他认为傅宗龙马上就要夺回成都,这些粮食他就算不烧,也吃不到老百姓嘴里,白白便宜了明军。至于明军没有粮食会不会劫掠老百姓,纳敏夫认为这不是他应该考虑的。如果还要考虑敌人没粮食之后吃什么,那么难道官渡之战时曹操火烧乌巢也是不道德的?命都快没了,我还顾得上这个?

纳敏夫是个用十七世纪的正常军阀的思维来考虑问题的人,他也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也并非道德观念薄弱,是非不分的人,也会废奴,也会约束军纪、保护百姓。但是他比王瑾、阿贾伊、塔尔摩这些人更现实,更会控制感情,或者说绝情。像王瑾去大凌河那样的事情他是打死也不会干的,他只会以保命为第一。他能做到不去屠杀老百姓,但也不会为了保护老百姓就放弃打击敌人的机会,他认为那是为了救老百姓而拿自己和兄弟们的性命去赌博。

贺珍的道德水平不见得比纳敏夫更高,但是他并不认为他和纳敏夫、李晋王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因此也就认为没必要为了打击他们就损害百姓的利益。

贺珍对大明朝的忠诚度相当有限,皇帝姓朱姓李还是姓包,和他一个打工仔有什么关系。另一时空如果不是因为剃发令,他也未必不会一直做清朝的臣子。既然领了这份工资,仗还是要打的,但是拼命去打就犯不上了。

三路明军会合之后,一同东进,罗尚文开路,傅宗龙居中,樊一蘅在后。问题很快显现了,明军急于进兵,除了贺珍部之外,其他部队携带的辎重都不足。罗尚文走在前面,把能征的粮食都征走了,傅宗龙的中军征不到粮食,就直接抢粮。孔思诚尚有底线,抢了粮食银子也就罢了,黄朝宣、张先壁两部则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贺珍部倒是粮食充足,不用去抢,但他们带着沉重的粮车,行动缓慢。樊一蘅和他的兵马吃着贺珍带的粮食,他也没勇气说把粮车扔了让士兵挨饿。

樊一蘅对现在的行军速度非常不满,特意赶到中军找傅宗龙商议。可傅宗龙又能有什么办法?又没人给他送不限量的方便面。

连续长途行军,士卒疲累,军粮缺乏,部队因抢掠纪律涣散,速度缓慢,前中后三军脱节……除了没感染瘟疫,傅宗龙几乎集齐了行军时的所有不利因素。他不是不知兵的酸腐文人,这些道理他全都懂。可是,他毫无办法。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