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议和(2 / 2)

崇祯知道,指望朝中大臣同意和谈这个如此“有辱国体”的方案是不可能的。有宋朝的教训,“和金国和谈”是个不能碰的敏感词,谁提谁就是秦桧赵构。崇祯明知道朝中心里想着“攘外必先安内”的人不在少数,但这些人谁也不肯像杨嗣昌、陈新甲那样提出和谈,为皇上分锅。于是,崇祯干脆开了作弊模式。

司礼监提督太监方正化、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凤翔,尚膳监掌印太监杜勋,还有崇祯皇帝的近侍张殷,这四个太监就是明朝的议和使者。

崇祯直接绕开了朝廷,私下派内官来到了沈阳和皇太极接触。天下没有不透风的裤子,这事此时已经传开了,在朝堂上引起激烈的骂战,就算是支持议和的大臣,对崇祯这种甩开朝廷私下让太监处分如此大事的做法也极为不满。也有不少人真的认为这是卖国,或者认为皇上就算不卖国,太监们也会卖国。

朝堂上闹得不可开交,崇祯也无所谓了,你们就骂吧,反正事已经办了。别看明朝的大臣们看起来一个个很有能量,但后世历史教科书上说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的巅峰,那是一点都不假的,皇帝真耍起无赖,铁了心要干什么事,做臣子的也只能跳着脚骂街,除此之外毫无办法。

皇帝的触手的确伸不到基层,那里是士绅的天下,可是在这朝堂之上,皇帝的权力的确是无限的。不服的可以玩阴招,但没有谁能在皇帝撕破脸皮的情况下用合法方式阻拦皇帝。

别看大礼议、国本之争这些事闹得那么凶,那是皇帝没真正翻脸,而且借着这个机会挑唆大臣互相咬。就拿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来说,万历皇帝从来也没说过要废长立幼,从来也没说要让福王朱常洵做皇帝,只不过是迷信“二龙不相见”的说法,拖着迟迟不立太子而已。他就把这件事这么吊着,看群臣交讧。万历治国治得不怎么样,在这方面可一点都不傻。倘若他真想废长立幼,把群臣的话都当成耳旁风,群臣又有什么办法制裁他?

霍光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强如张居正,也不过是代行皇权,真正的皇权在这个年代是无敌的。当然,前提是别用非法手段。像李自成这么来抢皇位,谁也扛不住。

就这一次来说,不管文武百官怎么反对,也不能来沈阳把方正化他们揪回去,议和已经势在必行。只是议和之后的大明会如何,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贝勒爷来了!快快迎接!”很快,方李杜张四人就跪在了岳讬面前。若是派大臣来,在这礼仪问题上定然有好多嘴仗要打,让宦官来就方便得多了,他们是皇帝的家奴,纵然权势熏天,在主流价值观里也是低贱之人,给谁下跪都不算很严重的事。

方正化还是很忠于崇祯的,出使之前对后金的情况做了些了解,知道岳讬虽然现在只是个贝勒,但曾经是王爷,是一旗之主,主管兵部,说话比杜度好使多了。今天换他来,多半是有答复了。

岳讬说:“你们所求边境和睦之事,我们大汗已经准了,明朝给我国的赏赐,就按照你们说的数目。大汗还说,如果大明想效唐肃宗借回纥兵之故事,我国也可以出兵助尔剿灭流贼。”

岳讬用了“大汗”和“赏赐”这两个词,颇给明朝面子。方正化连连摆手:“不必了,不必了,和睦即好,和睦已是极好了。”

送走了岳讬,李凤翔忽然说:“建虏狼子野心,其志非小。”方正化说:“只可惜眼下财力不足,不能南北同时开打,这一来,怕是要养虎遗患了。”

明朝有这么多太监,里面毕竟还是有几个真忠君爱国的,就算不爱国,也忠于自己的主子。但方正化看了看正在为完成任务而傻乐的杜勋和张殷,心想人家瞧不起我们做太监的,还是有道理的。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