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会战(2 / 2)

朱大典的部队很缺乏火炮,大型火炮的分量都太重了,难以机动,只能架设在军营的寨墙上,能跟随步兵的都是虎蹲炮之类的轻炮。明军的步兵和闯军一样,以火绳枪和长矛为主要武器,这年头,但凡是个会用火器的国家,都知道火绳枪和长矛组成的方阵是厉害的,但知道归知道,执行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明军还装备了大量的杂式火器,这就使得他们的阵型变得更加臃肿复杂。

王瑾注意到,倪宠的部队还装备了一些带支架的斑鸠铳,倪宠部出身京营,后来调到山东,所以当年徐光启和孙元化主张的军事改革的成果在他们身上也有些体现。很多年前,京师和登州的工匠就已经能仿造斑鸠铳了,但是产量一直提不上来。现在清军占领了京师,估计清军马上也要掌握这门技术了。

明军从来也不是不知学习的傻子,看见别人有好铳好炮,自然会想仿制,可他们的速度实在太慢了。一个王朝到了中后期,就会变得反应迟钝,处处生锈,技术革新得辅以相应的行政效率才能发挥成效,而明朝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王瑾从明军的部署判断,他们拿这些斑鸠铳当成利器,准备在联军用骑兵冲锋的时候集中火力射杀披甲骑士。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初在宁远做明军的时候,面对金军冲锋时的情景。那时参与宁远守城的孙元化,已经在试图引进西洋火器抗金了。同时王瑾也庆幸,自己在十年前就认清了这种裱糊匠的手艺救不了这个国家,走了现在这条路。

联军这边,闯军已经全面装备火绳枪了,但曹营、回营、革营依然有大量的三眼铳和快枪,乃至土铳。闯军现在还没能全面换装新的“捷克式”火绳枪,还有一半的人在用鸟铳。不过基础已经打下了,所缺的就是时间。过不了多久,步兵全面换装,马匹到位,扩大骑兵编制,闯军的战斗力还能更上一个台阶。

出征之前,士兵的军饷已经涨到了每月三元。来到军中之后,王瑾又开始吃大锅饭,可以明显发现,米饭中大米的比例在提高,汤菜中的肉末变多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西营、曹营这些友军也在进步。而眼前的明军呢?他们和当年在太行山和闯军交手的时候毫无分别,甚至可能更差劲了。

只是不知道,闯军能用来积蓄力量的时间还有多少。

随着炮声的打响,战斗开始了。

敌人的素质还是可以的,他们能够顶着六磅炮的炮击前进,当三磅炮开始轰鸣,明军出现了混乱,而当双方的距离拉进到步兵可以对射的位置,党守素急急忙忙下令发动了一轮齐射。不能再等了,再等怕他们跑了。明军几乎是同时燃放了一轮铳炮,紧接着,辛思忠和李友的部队也开始射击。

火绳枪手为了防止火绳点燃身旁的人的火药包,不能像燧发枪手那样肩并肩地站着,所以闯军的齐射火力也并没有那种山崩地裂的效果。但明军还是撤退了,铳不够,炮来凑,明军在闯军的炮击下早就想退了,与其说是齐射打崩了他们,倒不如说闯军的齐射是他们撤退的信号。

王瑾的中军令旗摇动,马昆、王得仁、马惟兴三将率领骑兵出动了。明军在撤退方面一向是短板,李万庆和惠登相毕竟是做过流寇的人,逃跑经验丰富,尚能保持有序撤退,而倪宠的部队从来没有和清军或者农民军主力打过硬仗,敌前撤退撤得一塌糊涂,火器抛掷满地。在联军骑兵的追击之下,大量明军开始丢盔弃甲,不顾一切地向营寨狂奔。

王瑾从望远镜里看见了那些被明军扔在地上,马上要成为自己战利品的斑鸠铳。希望二百年后的人也能从今天的战斗中吸取些教训,光靠引进洋枪洋炮是救不了国家的。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