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点灯(2 / 2)

然而,王瑾唯独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提醒李自成。他偏偏不信这个邪,不信一个做到封建国家能做到的所有善待老百姓的举措的政权,在建立了稳固的统治,进行了充分的战争准备之后,还会输给一群刚刚迈入封建社会门槛的凶残奴隶主。

王瑾相信,保证对农民的剥削是有秩序的,不竭泽而渔,才是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更进一步,保证农民的温饱,甚至让他们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才是维护经商地主的根本利益。而且闯军在打击大地主的同时,也保护了那些没有太大势力的中小地主的利益。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并没有超越十七世纪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违背这个时代的“正路”。要建立一个让老百姓在丰年能扯些布料,灾年能吃糠咽菜,凑合着饿死人不多的太平盛世,虽然艰难无比,但绝非空想。

大部分闯军将领是不明白这里面的区别的,但是赵胜明白:“常言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么多造反的,就只有汉高明祖两个人成了?后来我有点明白了,百姓不读书,不练武,所以百姓就斗不过老爷,而百姓不读书,不练武,不是不想,而是没钱。”

“后来,有了科举,国家出钱,在天下办学,到现在,每个县都有县学,我这样的穷秀才也能读书了,虽然不靠宗族资助还是出不了头,但总比魏晋九品中正之制强得多了。”

“你自打米脂起兵便教兄弟们读书识字,学钱粮刑名之术,现在闯营、曹营用这些兄弟充任官吏,果然又比大明好得多。那是不是学堂办得越多,这天下就越公平?要是有一天,全天下的人都能读书,是不是全天下的人都能做官?到那时每个村都有官吏,都是学堂的学生,靠科举考出来的,是不是也就不需要再有士绅、族长了?虽说官府也不见得是好的,但总该比现在又好得多吧。是不是就该到了你说的那种丰年日子过得不错,灾年也饿不死的世道了?”

王瑾说:“这个世道是一定能到来的,但国家要办学,要赈灾,处处花钱,要做到你说的这一步,可能得岁入三百亿元吧。”

赵胜笑了笑:“也是,这也太荒唐了。”王瑾说:“神农氏再厉害,也想不到有铁打的犁铧,更没见过苞米、土豆、地瓜、花生、南瓜。韩信就算天纵奇才,架一百门红夷大炮轰他,他的兵能不跑?如今我们要弄三千万元都得拼了老命,焉知将来不能真的岁入三百亿呢?到那时,银子就不够用了,只能改回宋元时那样用纸票子。这世道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我估摸着有个三四百年,也就差不多了。”

赵胜笑道:“这么说,我们还是生得太早。”王瑾说:“是啊,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是为后世点灯的。今日的老百姓读不起书,我们只能用老爷、做老爷,可总有一天,全天下能种出的粮食越来越多,财富越来越多,老百姓也能有知识,有武力。到那个时候,我们点亮的灯就会把我们建立的这个王朝烧掉,把我们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完成。”

赵胜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若是后世的官老爷有先见之明,始终不许百姓读书呢?”王瑾说:“如今与古时已大不相同。造船造炮做生意,哪一行不得有几个读书人?就像过去的财主让家奴学手艺一样,官老爷为了挣更多的钱,为了练兵保护自家产业,会让老百姓读书的。”赵胜笑道:“说的也是。若是官老爷都那么高瞻远瞩,我们当初根本就用不着造反。”

一直没插上话的李友说:“虽然听不懂你俩再说啥,但听得倒是挺激动。不过在琢磨岁入三百亿之前,我们是不是先想想怎么对付河对岸那二十万清兵?”(被无视的朱由检再次震怒)

五日后,赵胜去世。

灯已经点亮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挡住朔风,让这盏灯亮到这个世界需要它的时候。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