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学习(2 / 2)

隔壁房间里,朝鲜领队朴向勤正在就着最后一点阳光看书。虽然闯军给他们的灯油供应很充足,但他过惯了穷日子,总是能节省一点就是一点。

朴向勤今年二十四岁,作为一个起义领导者,算得上很年轻的。他出身于一个下级武官家庭,十六年前祖父和父亲因党争获罪被杀,全家被流放到济州岛为奴,母亲和祖母死于途中,来到济州后,一直与兄长相依为命。

而这次济州奴仆起义的导火索,就是他兄长的死。因为半岛上爆发了奴仆起义,全罗道水军也暴动了,济州岛的官员为了防止起义军打过来,征发奴仆修建工事。朴向勤的兄长刚刚盖起来的房子,被拆去当建材了。

本来朴向勤的兄长已经要结婚了,房子没了,结婚的事也就打了水漂。朴向勤的兄长为了尽快再盖起房子,便铤而走险,试图偷盗。

朴向勤的兄长被认定为反贼派来的奸细,处以分尸之刑。朴向勤第二天才在另一处工地得到这个消息,和他的兄长一起被处死的还有二十多人,其实没有一个真的是细作,都是怠工、逃跑或犯有其他小过的奴仆,其中一个甚至只偷了半匹布和一包盐。

之前早就有人到岛上劝奴仆们造反,然而他们谁也不敢。现在很好选了,要么当反贼,要么被官府当成反贼,横竖是个死,傻子才不反。

朴向勤拜入了塔尔摩门下,兄长生前教过他识字,他们是武官家庭出身,多少也会些武艺。因此,朴向勤很快就成为了塔尔摩比较重要的助手之一。他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向勤”这个名字是塔尔摩让一个华人僧侣为他起的。

塔尔摩的传教是因地制宜的,在日本,他的教义融合了很多天主教、神道教乃至儒家的因素,而在朝鲜,他宣扬的更接近一种儒释道合一的宗教。塔尔摩对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回教四大教门很熟悉,对中国特色的儒道两家和日本特色的神道教就不太懂了。佛教中,他的学问也偏向南传佛教,对汉传佛教缺乏了解。然而他在东南亚接触了一些华人和日本人之后,现学现卖,竟然也说得头头是道。

宗教最大的威力不在于信的是什么,天父天兄和至圣先师在迷信方面没有本质区别。最关键的是,宗教能够将原本一盘散沙的老百姓聚合起来,甚至赋予强烈的认同,对基层有控制力,这就使得日本农民和朝鲜奴仆原本旋起旋灭的零星反抗渐成燎原之势。

塔尔摩现在号称“学贯九教”,也就是对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印度教、回教、天主教、基督新教、道教、儒教、神道教九种宗教的教义全都精通。不精通也没关系,别和专业神职人员打交道,专门在农村传教就好了。

塔尔摩对于利用宗教组织反抗得心应手,但他并没有指望靠宗教来建立新秩序。那样的话,他死之后,教团会迅速堕落为少数人的统治工具,这些被他组织起来的反抗者哪怕夺取了政权,其后人也必然走上封闭保守的道路。就拿日本来说,谁当统治者,都会倾向于把农民禁锢在土地上,有了宗教加持的话,说不定禁锢得更牢,最后变成每座寺院控制一批农奴。

但要是指望塔尔摩拿出适合日本和朝鲜的政权组织方案来,那也是扯淡。王瑾也没想出什么适合中国的方案,只不过是把明末的农民起义者本来就会做的那些事情提前告诉他们罢了,再抄袭一些清朝和太平天国的制度。论革命性,他的政策还赶不上另一时空孙可望的营庄制。就连他搞的教育,都借鉴了清朝的八旗官学。

怎么办?只有学习,现在没办法,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之后说不定就有了。不管怎么样,学习总是没错的。所以塔尔摩才会如此急切地派人来武昌,现在就要思考如何建设国家,不能临渴而掘井。在如何造反方面,闯军肯定也有比塔尔摩的想法更适合东亚环境的经验。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