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6章 虞坂古盐道

第36章 虞坂古盐道(2 / 2)

孙远说:“虽然中条山北麓就有盐池,但岳讬此酋甚是狡猾,早早派兵守住了盐池。单靠绿营兵是守不住的,他便把盐池的开采承包给了附近的豪绅,让这些人组建‘护盐队’,敢有贩私盐者格杀勿论。这些豪绅有钱,又是族人众多的地头蛇,现在护盐队已经有了几百人。我们之前从虞坂古盐道偷运私盐,这些盐狗子勾结绿营兵伏击了我们,死了七十多个兄弟,这条盐路也断了。”

虞坂古盐道是西周时的虞国修建的运盐道路,因为盐池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条路在另一时空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公路的时候。传说中伯乐识千里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那匹千里马拉的就是盐车。横亘在道路上的锁阳关是当年晋国和虞国的边界,“假途伐虢”的故事中,晋国借的就算这条路。

除了盐,中条山明军还缺少很多东西。岳讬知道这里是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的地方,因此向那些投效清朝的乡绅分发武器,甚至安排一批绿营老兵退伍,到中条山地区担任乡勇教师。这些乡勇想对付闯军、曹军的主力部队自然是不可能的,就算碰上当年王嘉胤、王自用那样的流寇大军也只有被碾压的份,但是对付各家山寨和明军的散兵游勇,这些民间团练却非常有效。中条山明军现在不足两千人,无力击破这些乡勇,因此就无法深入基层,筹措粮饷甚至服装都遭遇了极大的困难。

武器装备同样无法补充,火药全部用完,火铳都成了烧火棍。盐池附近有大量的硝出产,但护盐队同样把持着硝的销路,想要夺硝必须经过一番苦战。

明军既缺少粮食食盐,又缺少武器装备,战斗力进一步下降,和乡勇开打之后没法迅速破寨,只要乡勇坚持一段时间,绿营兵就会来增援,明军便只有逃跑的份。清朝接管山西之后,在整肃绿营兵纪律上着实下了功夫,现在的绿营兵不再像之前做明军时那样对救援乡勇漠不关心了。有了军饷和纪律的约束,他们的出战积极性高了许多。

再这样下去,中条山明军迟早被清军困死,郭升只能选择向友军求救。

与他们邻近的曹营也面临吃盐难的问题。河南原本吃通过虞坂古盐道送来的晋盐,后来潞王府、福王府垄断了食盐的销售,来自南直隶的淮盐大行其道。曹营攻克洛阳后,淮盐便不再运来,虽然曹营从搞走私的明军手中也能买到淮盐,但价格高了许多,山西沦陷,晋盐也运不来。

西营夺到了扬州府东部的一些盐场,但这会儿正忙着清算把持盐场的豪强,首先要保证江南食盐的稳定供应,要向外卖盐还早着呢。河南人除了零星的私盐,就只能吃闯军控制下的商人贩售的广东盐,这些盐千里迢迢运来,价格也很高昂,河南百姓不得不过着不做重体力劳动就不吃盐的淡食生活。

李自成虽说像对待粮食问题一样下令平抑盐价,但也不能平抑得商人没有利润,那样的话他们便压根不贩盐了,靠官府组织贩运可没有那么高的效率,老百姓从吃高价盐变成没盐吃,只能更惨。无论是在安庆发出指导性命令的李自成还是前线的王瑾和后方的田见秀,都不敢随便用行政命令压价,故而河南盐价一直很高。

好消息是,纳敏夫在陕西恢复生产的工作搞得还可以,陕西的盐池又开始出盐了。纳敏夫在陕西除了抄家没有其他获得大宗贵金属的渠道,他急需把盐换成银子,再去购买粮食、武器和换马用的茶叶等关键物资。南边的四川是有盐井的,秦盐难以打开销路,因此东边的河南就成了纳敏夫主要的市场开拓方向,罗汝才也很支持他卖盐过来。

而中条山明军面临的情况是:我们没钱,但我们想吃盐。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