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属于稀罕之物。东街只有高警佐家有一台放在炕上的手摇缝纫机。</p>
姐姐小学毕业后没有考国高,一直呆在家里。赵皮匠的女儿前些日子到东安去学做机器活,回来说,挺好学的;东街的几个女孩子都动了心,姐姐也要去学;父母商议后,同意了。过了几天,有三个和姐姐一般大的女孩子一起去东安学裁缝手艺。我和几个同学到火车站去送行,一直等到火车开远了,我们才回来。</p>
自从姐姐去学做机器活,我对缝纫机又发生了兴趣。南街道西火车站不远的拐角处有一个洋服店。店里有两架脚踏式缝纫机。经常可以看到两个女人伏在机器上做机器活;一个半大老头在一个案子前面裁剪布料。缝纫机做活与王三儿的洋铁活可是大不一样。王三儿手里全是工具;缝纫机就不同了,那是一个机器:缝纫机上的缝衣针在机器上上下蹿动,其动力是来源于踏着缝纫机底下的踏板的双脚。这种力的传递过程和原理,上初中学物理时,我格外关注。直到讲了火车杠杆,才算明白。</p>
有一天,登机器的那个女人从屋里出来。她问:“小孩!你要做衣服呀?”“不做。”“那你老是趴到窗台上看啥呀?”“我就是愿意看机器,看你们做活。”“愿意看,回家让你爹给买一台呀!”</p>
有一次上牛奶房子,回来时,在洋服店窗台上看人家做衣服,没有赶上吃晚饭。妈妈生气地问,“死哪去玩儿了!连饭都不吃!”我心里想的是缝纫机,根本就没听见妈妈说什么。我顺嘴问了一句:“妈妈,咱们家也买一台缝纫机得了。”“咱们家买不起。等你姐姐裁缝手艺学会了,看看你姥爷能不能给买一台?”</p>
我们家,在父母那辈,一直没有买起缝纫机。</p>
三十年之后,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年代,商业部门发给机关一张缝纫机购买票。单位领导照顾我三个孩子都小,把缝纫机票给我了。买了一台上海产蝴蝶牌缝纫机。这台机器买来以后,只是偶尔做点儿零活;机头与机架一直没有固定在一起。</p>
(2003-01-112007-03-11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