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招揽(2 / 2)

“那”夏侯惇紧紧的盯着赵旭的眼睛,一字一顿的问道:“如果只是武艺呢?”

赵旭微微一笑,“我又未曾与吕温侯交过手,那要比过才知道。”

“看来你这小子颇为自信。”夏侯惇呼出一口白气,也没顺势提出由自己来测试一下赵旭身手的提议。

毕竟按照王广的描述,一个人追着那么多马匪杀,而且那些马匪还不是乌合之众,他夏侯惇有自知之明,自问是做不到的。

明知道上去肯定丢面子的事情为甚要自己去干?所以他的打算就是,就算要验证赵旭的身手,还不如等把他招到手底下,然后查明底细,禀报曹操,让曹操去验证一下吧。

他打定主意,清了清嗓子,假装不经意的问道:“不知你可有意从军?”

“从军?小子早年确实有意从军,不过”

“不过什么?”夏侯惇追问道。

“好叫将军知晓,小子我早年父母双亡,后来多亏乡亲们收留,携我南下。之后小子我吃乡亲们的百家饭长大,才不至于夭折。这些年冀州兵乱四起,先有黄巾之乱,后有司空与大将军交锋,以至于乡里一直不得安宁。也是上天看我颇多磨难,使我得了一身武艺,保得乡里安定。如若小子只为前程,不顾一切的去投军杀敌,村中怕是不得安宁。”

夏侯惇闻言,反而对赵旭多了一些认同,脸上的表情再次缓和了不少。

“看不出来,你这个狂妄的小子倒是有一份孝心。”

夏侯惇的态度为何转变如此快?这要从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说起。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我们可以发现:汉朝是最看重和讲究孝道的。

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朝廷对于官员的选拔制度。

在汉朝的时候,不论是董仲舒极力推崇的儒家思想以前,还是推崇以后,朝廷选拔人才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看候选人孝道的高低程度。汉武帝以后,察举一途成为入仕的正途。而到了东汉以后,朝廷更是专门列出一种以孝道为主的选拔方式来选官,那就是举孝廉。

这个制度就是专门用来考察士人们的言行举止的,如果你对父母孝顺,并且因此在当地获得了很大的名气,就会有专门的官员向朝廷为你荐孝廉,帮朝廷提拔人才。

就是因为这样,这个制度颁布之后,当时就兴起了一阵孝道风尚,人人讲究孝顺。

这就使得汉朝的民间和官场发生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如“丁兰刻木”、“江革背母”,这都是东汉时期比较著名宣扬孝道的事迹。

所以一听到赵旭因为幼时接受村民的活命之恩,长大了愿意为报恩放弃前程,留在当地守护一方,才如此认同。

“那如今北方已定,四邻臣服,为何你还愿守在村中安心当一猎户?”

赵旭也不说话,只是伸手扯了扯自己的衣服,“旭乃一布衣黎庶,投军又能如何?”

看到赵旭身上那青色的麻衣,夏侯惇这才反应过来。

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直至后期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所以对于当时下层人民来说,最普遍的衣着只是用毛、麻织的粗布裁剪的短衣。而且在这个时候,民间一般把粗麻布做的衣服叫“短褐”,把粗麻布做的衣服叫做“布衣”。

因此,“布衣”和“衣褐”就成了平民黎庶的代名词。

没想到自己刚才居然问出如此弱智的问题,夏侯惇不由得老脸一红,暗骂自己糊涂。

也对,这赵旭不过一个平民百姓,而察举制却是专门用来提拔士人的。他去投军,就算武艺高强,立下天大功劳,顶天了也就升个率领一曲二百人的小军侯,又哪里能展现得出他的本事?这就难怪赵旭不愿意去投军了。

最新小说: 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起源:格林神话 深空蔚蓝机甲武耀 末世多子多福:美女太多安全屋都装不下了! 奈奥斯特奥特曼 四合院我何雨柱是厨神 开局我变身刑天铠甲英雄救美 人在原神,开局拯救五夜叉 我做天师十五年 末世宅男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