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长歌落日圆 > 二百四十七、耶律汀的计策

二百四十七、耶律汀的计策(2 / 2)

众人不做声了。

丁振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李德昭说:“你笑什么?”

丁振说:“我笑大王说众人目光短浅,焉知自己的眼光也不长。”

李德昭说:“我如何眼光不长?”

丁振说:“我想大王一定知道魏,蜀。吴三国的故事吧。”

李德昭说:“孤自幼读书,三国志读了好多遍,怎能不知三国之故事?”

丁振说:“大王既然读过,你可知道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李德昭说:“当然是孙皓荒淫无度,朝纲败坏,最后被晋国灭亡的。”

丁振说:“错,看来大王还是没有读懂。”

李德昭说:“那你说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丁振说:“诸葛亮隆中对有言,外结孙权,内修政理,这就是说结盟的重要所在,三国鼎立,缺一不可,蜀灭,则吴国不能独存;吴灭,蜀国也将不保。现契丹,宋国,西夏就如魏,蜀。吴三国鼎立一样,大王试想,假如契丹遇到麻烦,西夏还能存活吗?宋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西夏,西夏抵挡得住吗?”

李德昭沉默了,半天才说:“孤已经与宋国有了和约,怎么背叛?”

丁振说:“不需大王出兵攻打宋国城池,只要大王陈兵境上,往来活动就行了。”

李德昭说:“这也恐怕不好吧,李德昭是个将信用的人,违背先王的遗志。孤做不到。”

丁振焦急地看着耶律汀。

李德昭也看着耶律汀,他实在十分为难,为了西夏百年大计,他需要隐忍,所以,委曲求全,低头投降宋国,结束数十年的战争。现在问题的确如丁振所说,如果契丹不在,宋国将全力对付西夏,西夏也将不保。究竟出不出兵,他实在拿不定主意。

耶律汀说:“哀家有一计,可能能够帮助到契丹,又不得罪宋国。”

李德昭忙问什么计策?

耶律汀说:“潘罗支,六谷部落依附宋国,前不久,害死了先王,此乃杀父之仇不能不报,现潘罗支已死,宋国封厮铎继承首领之位,厮铎贪鄙无能,正是大王报仇雪恨之时。”

李德昭连忙说:“好主意,孤明白了,六谷部落归附宋国,受到我军进攻必会向宋国求援,攻击厮铎,就是攻击宋国,让宋国兼顾之忧,这便支援了契丹,同时,又让宋国无话可说,毕竟杀父之仇不能不报。”

耶律汀说:“我想宋国绝不会为了一个厮铎与大王撕破脸吧。”

李德昭说:“王太妃这个主意太好了,这叫什么?一石三鸟,对不对?”

耶律汀说:“不仅如此,还能帮助大王实现自己的愿望。瓜州,沙洲,甘州,肃州,西域将尽归大王所有。”

李德昭大喜,遂让丁振回去,告诉皇太后,他将很快兴兵讨伐厮铎,请皇太后静候佳音。

占领西部,建立西夏王国,一直是党项人的愿望。李继迁一生与宋国作对,直到临终之际,才认识到向东发展,是非常渺茫的。西夏要想强大,唯有向西才是出路,占领瓜州,沙州,甘州,肃州,臣服西域,有了这一片广大的区域,西夏才有立国之本。因此,李继迁不顾世仇,叮嘱李德昭归顺宋国,腾出手来全力经营西部。

李德昭很早就认识到经营西部的重要性,李继迁还在的时候,他就上言,劝李继迁暂时与宋国和好,等拿下西部诸州,养足民力之后,再来与宋国决战,可惜,李继迁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直到临终才醒悟过来。

李德昭经营西部的最大障碍,是六谷部落。这支部落与李继迁有着深仇大恨,本来他们一直游牧于河套的那片水草丰美的大草原上。但是,遭到了李继迁驱赶和屠杀,只得退于山谷之中。失去了家园的六谷部落,对李继迁恨之入骨,投靠了宋国,接受了宋国的封赐。

宋国派出了军事人员对六谷部落进行了培训,最后杀死大仇人李继迁。但这个大仇也从此结下了。

李德昭继位以来,害怕宋国趁机派兵围剿,就向宋国上了降表,臣服于宋国,因为六谷部落同样臣服于宋国,李德昭便一时不好下手。如今时机已到,宋国正全力对付契丹的进攻。大部分兵力东调,西部空虚,无力支援六谷部落,正好趁机灭掉六谷部落,扫清这个大障碍。

李德昭点齐人马,出了灵州,向六谷部落杀来。

丁振看到西夏大军出了灵州,才匆匆忙忙地赶回去复命。他不知道他这次的使命究竟完成得怎么样?李德昭的出兵的作用有多大,他不清楚。不过他很佩服耶律汀的。无论怎么说,李德昭出兵了,自己回去好歹可以交差了。

回到西京,丁振就听说,李德昭已经开始进攻析浦和游龙钵,六谷部落首领厮铎抵挡不住,连忙派人向宋国求援去了。宋国边境将领也飞书朝廷,陈述保护六谷部落的厉害。很多人认为,如果任凭李德昭消灭六谷部落,发展壮大,那将是贻害无穷。

丁振得知消息,就放心了,这比李德昭陈兵境上要好得多。

但从澶州传来的消息却让人揪心,部队已经断炊了,将士们只能煮牛皮,羊皮,马皮充饥。

契丹军外出抢劫的事件,屡有发生,皇太后处置了几个抢劫的士兵,但仍然阻止不了抢劫暗潮。饥饿的躯体由于缺乏营养,都是有气无力的,渴求的目光四处寻找可以果腹的东西。为了一块肉丁,几个人大打出手,消耗的能量比补充的能量大得多。

西京近来也不安宁,自上次兵败之后,宋军常来进攻,双方在雁门关一带打了几次大仗,互有胜负。但宋军挟寒光岭得胜之威,气势逼人,而契丹军却士气低迷,只能凭险固守,不敢主动出击,昔日的威风荡然无存。

耶律乌不吕完全成了打败的公鸡,一蹶不振,成天喝酒买醉,把军务都交给刘继兴打理。将士们见耶律乌不吕这副模样,既焦急又无可奈何,最后,上梁不正下梁歪,也都懒散,毫无斗志。

丁振回到西京的时候,西京就是这副模样。丁振见了十分揪心,他跟耶律乌不吕谈了两回,劝他振作起来,耶律乌不吕嘴里答应,但一回到家里,又醉成一团烂泥。

丁振没办法,想立即前往澶州报告这边的情形,无奈西京的确让他不放心,便自己做主,给澶州写了一封奏折,派了一个人送过去,自己暂时留在西京,督促耶律乌不吕管理军中事务。

自从兵败之后,耶律乌不吕就一直在等待朝廷处罚的消息,但处罚一直没有下达。耶律乌不吕像一个待审的囚徒,不知道自己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自暴自弃,度日如年。

因为丁振经常出使西夏,耶律乌不吕也一直在西京供职,一来二去,二人便熟悉,成了好朋友。因此,耶律乌不吕现在的状况很令丁振担忧。

这天耶律乌不吕又来找丁振喝酒,丁振看了看一嘴酒气的耶律乌不吕,便要了几个酒菜,二人就你来我往的对饮起来。

喝着喝着,耶律乌不吕竟然哭了起来。

丁振放下酒杯,说:“耶律兄,你这是怎么了?”

耶律乌不吕哭道:“兄弟,是我无能,辜负了皇太后,皇上的期望呀。”

丁振说:“耶律兄,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已经无法挽回了,你只有将功补过才对呀。”

“将功补过?怎么将功补过?”

“耶律兄,要做的,就是要守好山西,把山西守好了,皇太后安心了,你就立大功了。”

“这些我都知道,但是将士们都垮了,现在就是怕宋军,不敢和宋军交战。”

“耶律兄,恕我直言,我看怕宋军的不是将士们,而是你自己。”

“是我自己?”

“对,是你被宋军打怕了,耶律兄,不就是打了一次败仗吗,用的着这么灰心丧气吗?”

耶律乌不吕叹息了一声,说:“兄弟有所不知,皇太后本来寄希望于我,让我送粮草去澶州,以解澶州燃眉之急。可是------我知道我犯了大罪,会受到处罚,只是这处罚迟迟没有下来,我的心也一直放不下呀。”

丁振说:“耶律兄担心什么?处罚没有下来,说明朝廷宽容,给你留有机会,兄就应该抓住机会,重整旗鼓,将功折罪。”

耶律乌不吕说:“皇太后真是这个意思?”

丁振说:“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

耶律乌不吕说:“若真能将功折罪就好了。”

丁振说:“耶律兄放心,皇太后是个奖罚分明的人,兄若是立了功,她岂能不奖赏你?”

耶律乌不吕叹道:“可是,怎么才能立功呢?”

丁振想了想,说:“耶律兄,你立功的机会到了。”

耶律乌不吕看了看丁振,说:“兄弟说笑了,现我军士气低落,被宋军逼得只能呆在城堡里,如何能够立功?”

丁振说:“耶律兄,我说的是真的,你知道我这次去西夏干什么?”

耶律乌不吕说:“当然是联系西夏共同伐宋,但是,西夏刚刚归降宋国,不可能出兵的。”

丁振说:“你说的没错,西夏没有答应出兵伐宋,但是他们出兵攻打六谷部落去了。六谷部落臣服于宋国,是宋国用来牵制西夏的,所以宋国不能不管,一定会派兵声援的。宋国别处已经无兵可调,只能从山西调兵过去,所以,我说耶律兄的机会来了,你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立功赎罪。”

耶律乌不吕恍然大悟道:“太好了,兄弟,你可救了我的一条命呀。”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