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科幻灵异 > 铁幕1925 > 一八六章 一些变化(1)

一八六章 一些变化(1)(2 / 2)

得知李大钊经绥远入境,吴安平诧异之余,不免要和蒋百里、左纯庵等人分析其目的。没人相信这位**创始人,此行只是单纯为应刘伯坚三人的电召。</p>

此时,李章已到兰州去,余大成、余铁鹏、安柄朝乃至尚纪元、萨都刺等人,春节期间曾回西峰解放军总部述职,但春节刚过就匆忙返回驻地,也不在西峰。不过,这次参与讨论的倒不只是吴安平三人,在西峰学习西北军政的冯玉祥和正准确与余大成、安柄朝交接防区的杨虎城,也被邀请了进来。于右任春节前便离开西北到武汉去了,不然也可能会邀请他。</p>

对**员的软禁早已经解除,但是刘伯坚、宣侠父、邓晓平三人,仍然没离开陇东饭店,一直在那里白吃白住,废寝忘食地研究那些新奇的理论资料。他们并没有吸收其他人加入,而是由宣侠父和刘伯坚出面,对解禁后的二百多党员做了妥善安排,才又专心窝在跨院里,吃着定点送来的丰盛伙食,喝着提神的浓咖啡,然后日以继夜地学习和讨论。</p>

吴安平在招待上没有吝啬,在陇东饭店的账上留足了钱,吩咐曲振山一定要精心安排。各种供应即便不是最好的,曲振山也决不敢不当回事,饮食更是变着花样来,各种菜系的招牌菜轮番来做,营养搭配的很好。但这样丰盛的饮食,似乎也不养人,刘伯坚三人非但没有变胖,反而更消瘦了下来,眼睛时常血丝密布,又顾不上理发刮胡子,乍一看竟憔悴得吓人。</p>

中间吴安平倒是来过一回,聊了半个小时就又走了。倒不是不愿多待,而是这三人因是他提供的研究材料,在不知是该谢他还是怨他的同时,也免不了要和他讨论遇到的疑难,可惜的是,吴安平最多是知其然,也没时间去研究其所以然,期间断然下过几次结论,随即遭到三人轮番诘问,他水平有限应付不过来,不得不匆忙离开。</p>

参与讨论的五人中,冯玉祥与李大钊熟识,但正因为熟识,他反而无法判断李大钊此来,到底是出于个人意愿,还是带着共产国际的某种使命。不过,有一点五个人倒是有共识,李大钊此次西来,绝对与当前国共之间愈趋紧张的情势有关,仔细梳理这一背景,或许就不难猜出其来意。</p>

一九二七年确实是一个关键的年份,按公历说现在刚过去三个多月,民国南北局势就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之波澜诡谲,变化之剧烈,就连身在局中的人,或许也将看个膛目结舌,不知道其从何来,其将何至。</p>

其中一些变化和西北有关。</p>

张作霖派出的专使在西北和山西商定协议之时就已来到西峰,待两个大通电发出之后,立即请见解放军高层,代表奉系向西北表达了善意,并就北中国局势提出了自己看法。当时出面接见的是蒋百里,他回应了奉系的善意,并转述了吴安平的两个要求,一个事关整个绥远的控制权,另一个与兴办工厂和移民有关。</p>

</p>

民国这时的行政区划和新中国有很大不同,这时是没有内蒙古这个省份的,大家的所说的内蒙,只是相对外蒙而言的蒙古族聚居地。在行政区划上,后来的内蒙古现在主要分散在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特别省的辖区。归绥,也就是后来的呼和浩特,这时是绥远的首府,现被奉军控制,解放军其实最远只能影响到包头一线。</p>

南口大战之后,张作霖和阎锡山就没有把绥远问题解决,虽说名义上绥远归晋军控制,但事实上奉军一直占据着绥远北部。日本所谓的“满蒙问题”,其中的“蒙”其实就是指这一区域。吴安平特意向张作霖索要归绥,其实是故意为难奉系,他并不想在这时就与日本发生冲突,但也不想与奉系达成明确的协议,归绥的归属就是为日后动兵特意留的借口。</p>

移民之事倒无需多说,只是这是和救灾联系在一起的。</p>

这两年民国南北战成一团,这只是**,天灾其实也不少。一九二五年,云南两次大地震,冀粤桂等六省虫灾,四川饥歉及疫病流行,黄河南岸决堤,灾民动辄百万,死伤无数;又一年,山东、安徽大水,绥远干旱,同样大灾连连;甘陕其实也是气候反常,旱灾、雹灾都有发生,只是因保障及时物资充裕,才没多大损害。</p>

这些灾民刚过大灾又来大灾,再加上遍地战火,虽有一些慈善机构救济和政府救助,但杯水车薪,根本谈不上安置妥当,成为国内难民、流民,几乎每个省份都有,为数众多,日有死伤。南方现在鞭长莫及,但吴安平想和奉系在这个问题上做好沟通,将北方灾民逐步引入西北,充实绥远、新疆、宁青等地。</p>

开办工厂则是对北中国工业的提前布局,也是另一种的救灾手段。能提前介入,就能在驱逐北洋之后,立即有一个工业及经济基础。另外,海军是日后要大力发展的军种,但这并非朝夕可成,现在西北没有出海口,想提前准备都无法进行,如果能天津及山东开办属于西北的造船厂,同时发展远洋捕捞及远洋运输,也是一个曲线建设海军的计划。</p>

开办工厂和向西北安置灾民这两件事,在奉系专使通报张作霖后,这位安**大帅答应的很痛快,但移交绥远北部控制权的事,他虽然声明奉军对绥远绝无占据之意,但却将时间向后拖延,说是等安**击败**军,那时再将归绥移交解放军控制不迟。这位大帅也提到了日本人的因素,并称正是这个问题不好处理,才不得不延后解决绥远问题。</p>

这其实正和吴安平心意,但他没有让蒋百里和奉系专使签署什么协定,也没有发表什么联合通电,而只是口头达成默契。这样做的理由也好找,吴安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说是只有等到完全解决绥远问题,才会考虑签署协议,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p>

张作霖也不好说什么,其实只要吴安平答应不插手安**和**军的战事,他就已经心满意足,这样其实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那就是阎锡山的晋军同样也不敢再转头国民政府,就算其不参加对**军作战,也是减轻了奉军背后的压力。张作霖可是早知道阎锡山有响应北伐之意,解放军现在算是镇住西北,使晋军根本不敢轻动。</p>

当然,就算真签署协定,张作霖都不会深信,现在只是口头上一说,奉军和解放军又没有互信的基础,他当然还是会防备吴安平背后捅刀子,所以察其言观其行,他还要试探试探,挺进河南将会是一步好棋。另外,吴安平既然有意到奉系势力范围开办工厂,也多少说明一点诚意,条件好说,可以比日本人还优惠,只要他来,办得越多越好,牵制自然也就越大。</p>

吴安平大概能料到张作霖的打算,因为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情,不用费脑子琢磨,但他有他的打算,只要西北的势力渗入北方诸省,枪杆子硬、钱袋子沉、生财有道,就凭这三样就能将奉军瓦解掉。蒋介石的“银弹”战术用得最好,但吴安平既有“金弹”又刀把子硬,没理由输给蒋介石的。</p>

但是,从张作霖的回复看,不管他诚意如何,但已经透露出他对日本人的不耐烦和厌恶,这倒让吴安平犹豫着,是应该加把火,还是最好暂时不要理会,留到最后再一起收拾。蒋百里的意思是,既然很有把握,那不妨留到日后算总账,如果这时趁风添火,很可能会有意外的变化发生,那反倒是麻烦。吴安平想了想,深以为然。。.。</p>

更多到,地址</p>

最新小说: 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起源:格林神话 深空蔚蓝机甲武耀 末世多子多福:美女太多安全屋都装不下了! 奈奥斯特奥特曼 四合院我何雨柱是厨神 开局我变身刑天铠甲英雄救美 人在原神,开局拯救五夜叉 我做天师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