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顺第一谋士 > 第360章 御前会议

第360章 御前会议(1 / 2)

 因为保定没有主动投降,范青怕陈永福大军进城之后,基于愤怒,杀人过多,还特意给陈永福发布了一封诏书,赦免城中军民。陈永福进城后,只杀了为守抵抗的巡抚和几名城中劣绅,其余百姓乡绅,丝毫不动。陈永福随后率领大军前往京师,与范青的主力会师在京师城下。

崇祯十六年八月五日,范青的大军会师在京师城下,时间上只比正常历史上的李自成早了半年而已。

如此顺利的完成了包围京师的计划,使新兴的大顺朝文武群臣和三军将士兴高采烈,认为京师在二三日内必定不攻自破,然后传檄而定江南,千秋大业从此奠定。刘芳亮只留下两千人,代替投降明军驻守居庸关和八达岭。七八万大军继续前进,像潮水般向京师涌去。范青与丞相府、军师府、六政府等中央各衙门不必同大军一起赶路,暂到昌平城中休息。因有要事相商,刘芳亮也被皇上留下。

昌平州衙还比较宽敞,被作为大顺皇帝的临时行宫。军师府驻在昌平总兵的镇台衙门,丞相府驻在学宫,六政府和文谕院分别挤在别处衙门和民宅,而御营亲军等部队都分驻兵营,又在空地上搭起了许多帐篷。晚膳以后,范青同刘芳亮稍谈数语,便命传宣官分头传知丞相、大学士、重要将领、六政府尚书等中央大臣,来行宫开御前会议。

自从渡河入晋以来,在行军途中已经开过多次御前会议。今晚的这次会议,将讨论攻破京师后的许多重大措施,包括大顺皇帝在京师城外将驻跸何处,破城后由何处入京师内城,由何处进入皇城与紫禁城,进入紫禁城以后将居住何宫,这些在路上非正式议论过几次的重大问题,也要在今晚的御前会议上讨论决定,以免临时慌张。

会议刚刚开始,刘芳亮就笑着对李岩说:“丞相,你向来算无遗策,你给算算,咱们大军几天能攻克京师?”

武将们都将目光转到李岩的脸上,很期待他的回答。自从大顺军不战而进入长城天险居庸关,又越过昌平,随即得到前锋将领禀报,知道明朝的李国桢率领三大营兵防守沙河。襄城伯李国桢本是纨绔子弟,毫无军事经验,只会夸夸其谈。七月末率领数千新招募的“三大营”兵——大部分是市井之徒,开到沙河布防,望见大顺军来到,不战自溃,李国桢逃回京师。

李岩在心中认真分析了攻守形势,然后笑道:“我断定只须围城二日,城中瓦解,必可轻易破城。”

众将面露喜色,他们与明朝作战多年,心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明朝官军。虽然事先预测东征不会很困难,但也没想到会这样顺利。

刘芳亮道:“太好了,我看这几日天气晴朗,正适合攻城作战,破城部署按着前几日的计划都布置好啦!只等进城那一刻了!”

傅宗龙拱手道:“皇上,我朝定都开封,京师只是行在,事定后将改称幽州府,这事在开封时已经商定。破城之后,皇上认为进紫禁城后将居住何宫为宜?”

范青微微一笑,在东征开始的时候,他与众臣子商议,开封是都城,京师以后不做都城,降为幽州府。但他当时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作为都城来说,京师无论从地理位置,人文底蕴都比开封要好,更适合做都城。但他也不能确定是否顺利攻破京师,所以没有透漏自己想定都京师的想法。

范青对李岩道:“丞相先说,朕在紫禁城中应居住何宫!”

李岩十分聪明,他与范青接触较多,发现范青在礼教和阴阳学说上并不十分在意。对于居住何处宫殿,或者从哪个城门进入,又或者方位风水之类的问题,并不是很关注。但这些问题在一般臣子眼中却是比较重要的。

于是李岩笑道:“皇上,今晚奉召前来御前议事大臣之中,多有在崇祯朝出入宫廷,对禁城中主要宫殿所知较多者,请他们为陛下各陈所见。还有傅大学士对阴阳风水方向有些造诣,可以听听他的建议。”

范青点点头,对新降的文臣们说道:“丞相说的很是,你们可以各抒己见,不必顾忌。”

那班从襄阳和西安以及在山西境内投降的,被认为是识时务的,知道“天命攸归”的降臣,如今被说成是大顺开国的“从龙之臣”,遇此进言机会,恰是个可以锦上添花的好题目,谁肯落后?多数人都认为新朝皇上到京师后理所当然地应该入居乾清宫,无庸讨论。

礼部尚书牛金星在这样的题目是不肯落在人后的,站起来说道:“陛下应运龙兴,吊民伐罪,天与人归,成此鸿业,德比尧舜,功迈汤武。攻克京师,诚如丞相所料,只是指顾间事。臣以为,陛下进城之后,当入居乾清宫,名正言顺,不必更择别处。”

高一功知道傅宗龙对紫禁城很熟悉,忍不住问道:“大学士,常听说乾清宫之名,究竞在紫禁城什么地方?这宫可是很大?”

傅宗龙回答:“紫禁城中,宫殿甚多,外臣很难详知。臣自做官以后,十年间先为工部给事中,随后供职礼部与翰林院,数同其他朝臣蒙崇祯皇帝召对,其召对之处,或为平台,或为文华殿,或为乾清宫,故臣幸有机会去乾清宫两次。紫禁城中宫殿建置,分为前朝后宫,这是就中间主要布局而言。所谓前朝,是指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而言,统称为三大殿。后宫乾清、坤宁二宫之间,有一殿,名曰交泰殿,取乾坤交泰之义。陛下进入紫禁城之后,当然应居住乾清宫中,处理国事。明朝自永乐十九年迁都京师,至今二百二十余年,只有正德与嘉靖二帝,不理朝政,不喜欢居住乾清宫,不足为训。陛下应运而兴,以水德代火德而主天下,不住在乾清宫何以表大顺得天下之正?”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