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顺第一谋士 > 第433章 据城而守的策略

第433章 据城而守的策略(1 / 2)

 范青微微点头,红衣大炮正因为重,所以威力才如此巨大,这是防守城墙的利器啊!

这时,随着号子声,这根巨大的炮管终于被拉上了城墙,城墙上的士兵一起欢呼起来。

张鼐又道:“按着皇上的计划,再过一个月,城墙上的火炮能增加一倍,将近五百门大小火炮,其中红衣大炮算上原来明朝的,也能有二十门。”

这数量十分惊人了,要知道,开封城是大顺国的临时都城,城墙上也不过二百多门大炮,但看起来已经是相当密集了。

但当范青看向城头上的火炮时,还是皱起眉头。李岩知道范青的心意,道:“京师实在太大了,同样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京师比开封面积大了好几倍。外城的城墙全部加起来有几十里,要想架设成像开封那样密集的火炮,一千门大炮都不够用。这样的城墙很难用开封的法子守城。”

范青微微点头,赞同李岩的意见,道:“确实如此,从明初以来,北寇冒犯京师。京师守军从来没有据城死守的时候。都是军队在城墙下驻扎,依托城墙上的火炮与敌人对峙,这都是因为京师城墙太长,不好防守的缘故。所以用坚城为依托,布阵城外,进行野战,而城上以大炮支援,此为上策。纵然无炮火支援,但战场就在近郊,守军无后顾之忧,且能获城中随时增援与接济之利,士气倍增,易获胜利,至少使强敌不能直迫城墙。”

李岩道:“崇祯年以来,清军几次入关,威胁京师,都是这样布兵,比较出名的是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跟随英宗出塞的明朝大军崩溃,英宗被也先所俘。也先的蒙古大军挟英宗直逼京师城外,京师局势甚危。兵部尚书于谦与若干大臣,坚决反对南迁,亦不向也先求和,一部分人马守城,一部分驻军城外迎敌。在德胜门外与西直门外连挫敌人,迫使也先只好退兵。崇祯二年己巳之变。满清大举入关,逼近京师。袁崇焕率兵回援,驻扎在广渠门下与满清大战,后来因为兵马疲惫,请求入城休息,但被崇祯皇帝猜忌,拒绝他入城。当时,袁崇焕就是驻扎在城外。所以欲守京师,必须有力量在近郊野战,不能单独倚靠城墙。京师是一座大城,内城九门,外城七门,敌人处处可攻,万一一处失陷,全城随之崩解。”

范青点点头,道:“咱们大顺军野战、攻城战较多,守城战较少,据城作战的更是从来没有过,要让战士们好好演练一番。”又道:“只袁崇焕进城这一件事就看出来崇祯用人不行。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千里迢迢把袁崇焕召来,大军驻扎城下,此时应该尽量用笼络的手段。可他却不断猜疑主将,还在两军交战中逮捕袁崇焕,这简直是自毁长城,把自己置于危境当中,要不是袁崇焕是忠臣,控制手下,写信给祖大寿,让他们不要造反,只怕那时候关宁铁骑就要哗变了!只此一件事就看出来,给崇祯再强的将领,就算岳飞复生,也挽救不了他灭亡的命运。可叹,他临死前,还把责任推给众臣,没有一点反省的意思。”

李岩笑道:“崇祯的性格就是如此,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到临死前还以为自己的明君、圣君,而国家灭亡全是因为臣子无能。他也不想想,历史上哪个明君、圣君的手下不是人才济济,有一个像他这般杀了数十名臣子的明君么?”

两人正说着话,吴汝义骑马过来,请示皇上是否回宫用午膳。

范青看看日头,与李岩分手回宫。他回到武英殿的西暖阁当中,更衣后坐下,王瑞芬亲自奉上一杯香茶,看范青接过,喝了一口,才道:“皇上,午膳已经准备好了!”

范青点头放下茶杯,从西暖阁出来,在一张供御膳用的朱漆描金大案子旁边面南的龙椅上坐下。大案上已经摆了二十几样荤素菜肴,山珍海味,但还在继续增加。丹墀上开始奏乐,乐声悠扬,十分动听,长平公主和费珍娥站在御案两侧,准备陪侍皇上用膳。

几名宫女提着食盒,陆续在桌案上布菜。范青忽然注目到一名宫女身上,问:“魏清慧,你是以前乾坤宫的管家婆么?”

魏清慧赶快放下手中的杯盘,屈膝跪下道:“回皇上,奴婢以前是在乾清宫伺候!”

长平公主和费珍娥一起望过去,魏清慧今年二十三岁,在宫女中姿色中上,同王瑞芬一般都属于大龄宫女,美貌是不如二人的,但宫中现在有传言是皇上喜欢成熟一些的女人,也不知真假。

范青对魏清慧道:“你起来说话!”

“谢皇上!”魏清慧站起来,感受到皇上的目光正在打量她,不由得脸颊发红,低下头。她身材适中,肌肤雪白细嫩,五官端正,凤眼蛾眉,十分符合古代人的审美。

范青打量一番,才道:“你掌管乾清宫的物品,可知哪里有‘大明皇舆图’?”

“奴婢知道,皇上现在就要么?”魏清慧站起身,大着胆子向皇上微笑了一下,露出雪白的牙齿和一对酒窝。

范青点点头,道:“你带着太监,现在就去取来,一会儿朕要看。”

魏清慧答应了,退出大殿。刚出大殿,忽然有人拉扯了一下自己的袖子。魏清慧回头,见是王瑞芬笑嘻嘻的看着她,她不禁脸色微红,叫了一声“瑞芬姐!”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