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盛世古玩商 > 第145章:决赛(四)折扇

第145章:决赛(四)折扇(1 / 2)

 “首先说这把折扇的做工很好,扇骨都是象牙雕刻而成,而且每一支扇骨上都有精美的纹饰。先不说扇面,单这扇骨就堪称象牙雕刻中的精品。折扇又叫纸扇、掐扇、聚头扇、聚骨扇等等,除了扇骨,扇面也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扇面一般有两种材料制作,韧纸或者绫绢。我们看到这这把折扇扇面是韧纸的,也正因为是韧纸,才更容易在上面题诗作画,折扇的文化价值才得以体现。”老王一改前几天直入主题一针见血的风格,未入主题之前先打了一手太极,介绍了一下折扇的基本知识。当然他这番介绍是给台下的观众听的,那些评委自然早已了解这些肤浅的古玩知识。

台下一片安静,大家都在静静听着老王婉婉道来。所有人都知道,等介绍完这些基本的知识,就该着是发力的时候了,这位不起眼的中年人指不定会道出什么惊人秘密呢。

老王继续往下说:“关于折扇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从11世纪的时候由日本传到高丽,再由高丽传到中国;还有一种说法,说折扇发源于中国,并非来自东瀛外邦,乐府诗集中就有:‘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轻袖佛华妆,窈窕登高台’的诗句。诗句里德叠扇就是指折扇。叠,自然就是重叠、折叠的意思。具体到今天这把折扇呢,我刚才已经仔细看过,是一把非常了不起的扇子,上面除了有清代著名画家郎世宁的亲笔画之外,还有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收藏印,另外还有清末著名将领曾国藩、民国大总统冯国璋的收藏印,传承有序大有来头。公正的说这把扇子的确不错,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出本身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或者说这把天价的折扇天生就不是用来使用的,而是用来收藏的。不过呢,经过我刚才的观察,这把天价折扇还是有一些小瑕疵的。”

老王说到这里才算进入正题,他一说到瑕疵,接下来估计就是要挑这把折扇的毛病了。台下观众和评委交头接耳,不知道这位前几天红极一时的老王今天还会有什么惊人的鉴定。这把折扇不知不觉被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老王对台下的骚动置之不理,依然自顾自说道:“我们先看这把折扇的扇骨,它是由十三根象牙雕刻而成,而且每一根扇骨上都刻满花纹,给整个扇子增添了生动的一笔。现在问题就出在这十三根扇骨和扇骨上的雕刻上面。象牙制品年代久了以后会出现变色,表面开始泛黄,再由淡黄变成姜黄、深黄,并且随着年代的增长象牙制品的表面还会出现细微的裂纹,我们把这种裂纹叫雀丝,年代愈久雀丝愈多、愈密、愈深。我们仔细观察这十三根象牙扇骨的话,会发现其中十二根扇骨的颜色和雀丝基本一致,唯独左边倒数第二根扇骨颜色略浅,雀丝也略少。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这十三根扇骨不是一整套,或者说不是一次性制作出来的,左边倒数第二根应该是在原配的那根毁坏之后再后配上去的。我们再看扇骨上面的纹饰,浑厚质朴、构图饱满,而且线条刚劲有力,这是典型的明代雕刻纹饰的特征,而左边倒数第二根扇骨,虽然图案跟其它扇骨一样,但是雕刻技法差异明显,线条刚劲有力的一面没有显现出来,这进一步证明了左边倒数第二根扇骨属于后配。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把折扇的扇骨不是清代郎世宁作画时才制作的,应该是早在明代的时候这些扇骨就已经制作成了,当时可能配有另一张扇面,后来扇面损坏,才和郎世宁的扇面组成一把新的折扇。明英宗据说特别喜欢折扇,并把折扇当成了随身携带的装饰品,受他的影响,明代才掀起了一股佩戴折扇的热潮,这股热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于是电视里乾隆爷下江南时手里总少不了一把折扇。所以这十二根扇骨源自明代是有历史依据的,而且扇骨上的雕工也明显是明代的风格。唯独左边倒数第二根扇骨不是,看它的颜色和雀丝的细密程度,应该是民国年间后配上去的,这样一来,这把扇子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坏,其收藏价值也要打一些折扣。至于扇面吗,没的说,无论是郎世宁的绘画,还是几个收藏印章都是真的,尤其是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收藏印,故宫博物院有档案和物证,和原印章一般不二,绝对是实实在在的真品。”

老王刚刚说完,台下霎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高人就是高人,不服不行,同样地一样东西,别人看的是扇面,是郎世宁不朽的作品,是几个不同寻常的收藏印,而高手在意的地方则是扇面之外的扇骨,并能从看似基本一致的十三根扇骨中发现略微有区别的一根。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能从不可能中寻找可能,能在细微中发现差异。

伍子和老吴远远地对望一眼,他们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的得意,老王的话等于直接将这把折扇打进了十八层地狱,基本上失去竞争第一的能力。看来千里迢迢把老王从浙江请来真是请对了,这人看着不起眼,实际上心机深重,对于古玩的见解更是博大精深。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用在老王身上再合适不过。

最新小说: 新江奇缘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