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杨蜜去了冲浪训练中心,尹子雄他们开始做诸多的工作,比如堪景,比如分解剧本,比如与统筹讨论排通告,比如美术道具的讨论,再比如特效组参与了进来一起探讨特效怎么做。
除了这些,杜杰爱上了大疆团队的无人机。大疆也真的是配合,离开机还早着呢,团队就已经过来配合着试飞试镜了。
看着这些工作都开展的挺顺利,这不,到了小年,也就是1月17的时候,赵总找到了尹子雄,讨论是不是可以把开机时间调整到元宵节后,也就2月6号或7号。
尹子雄确实也没想到筹备工作还挺顺利,但是2月6号就太早了。
最后他与赵总一条条一划拉,哪些事项还没确定的,哪些需要什么时候确定的,哪些表面确实了但还存在不可控的。
最后划拉完之后,最早也得要2月15号才能开机,也就是说要比赵总想的2月6号晚十来天。
尹子雄的一句话让赵总有点意外,“永远不要怕前期工作准备得太长,前期准备得越充分,后期就越快,质量也就越好。在电影制作这一块,我们得学习好莱坞,好莱坞几乎精确到了每天拍多少个镜头,几点拍,几点休息。”
当然,尹子雄也知道这样的工业化操作也会牺牲掉影片的质量,虽说准备得越充分质量越好,那只是针对画面、制片等环节。
但越这样越容易让演员在表演上出问题,往往不到位。甚至还有别的问题,有些电影仔细一看真的很糙。就拿《鲨滩》举例,美版的《鲨滩》中女主遇到了鲨鱼后,本来想让她再遇一场雨,意思是越来越倒霉。
但是由于过于追求拍摄控制的原因,原版的雨戏基本上等于无,拍摄出来的就等于下了几滴毛毛细雨,但也就那样过了。
所以,电影制作流程化,流水线化是好事么?是好事,但也不尽全然,得分情况。
尹子雄记得中国第一部真正全盘采用好莱坞制片管理方式的电影是《唐人街探案2》,人家是真正的跑到美国的拍戏,严格按照好莱坞那一套来。
结果怎么样?结果就是很多的表演很拉垮,整个片子充满了赶脚的味道,急躁得很,没有第一部那样剧情饱满,人物塑造到位,第二部的表演以及人物完全立不起来。
所以,电影工业化太过于流水线模式也不行的,15年之后,中国国产好片越来越多,好莱坞大片就慢慢的在中国失去了市场了,为什么?审美疲劳了呗。
一进电影院就是各种特效打斗,剧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那种大片,观众看多了也没兴趣了。
反而国产片,虽然有制作精良度来说比好莱坞差一点,但国产片开始深耕剧情与表演了啊,反而观众越来越多。
但对于现在的中国电影工业来说,还是要学习好莱坞的工业模式的,有很大的好处的。
定好好关事项,那就放假,大家都回去过个好年,初八之后再来继续筹备。
1月20号,也就是大年二十七,在这边筹备的人员一起聚餐吃了顿饭,杨蜜也买了第二天的票回北京。
经过数十天的相处,其实剧组的各成员已经很信服尹子雄了,他完全不像是一个导演菜鸟,反而什么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不管是美术,摄影,服化等,还有最新工的飞人机,他还能操作无人机飞出想象中的画面跟杜杰沟通。
制片方面更是比赵总还要熟络,小到吃住,大到场地时间安排等。尹子雄都能给出合理的建议,还时不时的给他两个同学上课,当然这是尹子雄无意识的,并非说自觉得比两个同学水平高了好为人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