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北魏天骄 > 第二百三十五章 琅琊王

第二百三十五章 琅琊王(1 / 2)

 与此同时,徐州琅琊郡。</p>

庆之北伐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魏国的江淮防线彻底沦陷,东魏只剩下了山东之地,而琅琊郡这个锲子,就硬生生地插进了东魏的版图中。</p>

不过出乎当地豪强士族意料的是,东魏这几年非但没有组织任何反攻,反而极力与拉拢南梁,将此地作为了两国贸易的重要口岸。</p>

琅琊郡临海,在后世有重要的港口连云港,而在此时,虽然没有这种大型港口的存在,但海运依然发达。</p>

从建康到琅琊,海上运输比路上运输要快得多,蜀锦、瓷器等南梁拳头贸易商品,纷纷从秦淮河扬帆出发,不过几日的时间,就可以沿着海岸线,几乎无损地运抵琅琊郡。</p>

当世之时,东侧海岸线的很多地方,与后世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缺乏了上千年的河流冲积,所以现在的海岸线,要比后世靠西很多。</p>

而琅琊外海,有一个巨大的岛屿,大约跟后世的崇明岛差不多,被梁国单独设置为了东海郡,这里就是东魏与南梁的边境贸易口岸,商旅往来不绝。</p>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琅琊郡的实际主宰者,并非是官府,而是王氏。</p>

没错,就是那个“王与马,共天下”的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导、王羲之等等。</p>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琅琊王氏自琅琊衣冠南渡、举族迁居建康。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p>

庆之北伐对于南梁的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整个江淮防线被反推到了山东河南,南梁的战略空间极大舒展,甚至有了大举北伐中原的可能。</p>

当然了,以目前萧衍的态度来看,他似乎对长生不老更有兴趣一些。</p>

在萧衍的默许下,琅琊王氏开始了部分北迁,不仅王氏所属的近万私兵部曲屯住在了琅琊郡左近,甚至还将族中的子弟,统统任命成了东莞(非后世东莞)、琅琊、北海、东海、山阳等郡的太守。</p>

短短几年内,琅琊王氏就做到了堪称割据一方的地步。</p>

当然了,门阀制度在南朝存在数百年,琅琊王氏力量的外迁,对于王氏和萧衍,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p>

王氏滚蛋了,萧衍可以更好地掌控南方,削弱高门大阀在中枢的影响力,而王氏不仅重返故里,还掌握了徐州突出部的控制权,可以与东魏通过独家贸易大发横财。</p>

吃独食肯定是不好的行为,南朝传统的顶级门阀,诸如陈郡谢氏,也就是后世所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与王氏并列,出过谢安、谢玄、谢道韫等人的谢氏,也掺和了一笔。</p>

龙亢桓氏,以及皇族兰陵萧氏等等顶级门阀,都在这块大蛋糕上分了一块出来,王氏更像是一个他们的代表。</p>

若是以后世的商业模式来理解,就是陈郡谢氏、龙亢桓氏、兰陵萧氏等等门阀,都是这个贸易公司的大股东,而琅琊王氏则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出资最多,也掌握实际的经营权。</p>

东海郡太守王富,此时站在岛上的一处平台,望着海面上的点点白帆,却有些发愁。</p>

作为与东魏贸易的实际负责人,王富肩负着家族的重任,不过好在他生性精明,精力充沛,浸淫多年,对于商贾一道还是比较在行的。</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