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北魏天骄 >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上党郡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上党郡(1 / 2)

 “众位爱卿,说说吧。”</p>

长安未央宫内,三省六部的主官们齐聚一堂,待传阅完军情司河北密探送来的信件后,开始纷纷思量起这件事对于本国的利弊。</p>

侍中李苗轻咳了一声,率先说道。</p>

“伪朝内乱,自然是件好事,依着之前与至尊商量的,自然是先去巴蜀,毕竟有了河南、关陇、巴蜀,便有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对于天下一统来说,秦汉故事还是值得效仿的。”</p>

元冠受微微颔首,当年他与李苗汉中一席谈,规划的战略目标,直到今天依然是西魏的行动方向。</p>

老官僚姜俭刚升了尚书令,在三高官官中话语权最轻,他很有自知之明,示意苏绰先说。</p>

苏绰也不推辞,出来行礼说道:“至尊,臣不论其他,若从物力来看,取巴蜀优于取两河,巴蜀数十年未遭兵戈战火,沃野千里物产丰富。</p>

但若从人口来看,巴蜀则逊两河多矣,唯有取两河,我国的在册人口才能达到一千万以上,约为一千两百万,取巴蜀则只有八百万不到九百万。”</p>

苏绰不通军略,他算的是经济账,这其中假定的前提条件是进攻巴蜀和两河的难度是一样的,但从攻伐难度来讲,巴蜀显然更好打。</p>

</p>

这其中天时地利人和等各项条件相差甚远,两河的敌人数量更多,战力更强,民心未附且地形更加不利于进攻。</p>

反观巴蜀,汉中的险要关隘都掌握在西魏手中,巴蜀是无险可守的,而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兵少且战力堪忧,内部叛乱蜂起。</p>

尚书令姜俭其实也不懂军略,但他比较懂人心,所以姜俭说了一个最有参考性的案例。</p>

“至尊,汉末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袁绍,可却并未趁势进取两河,而是等袁氏三子内讧,用了足足八年的时间才彻底消灭袁氏的势力。</p>

郭嘉献策于曹操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p>

为何不趁热打铁进取两河?臣以为郭嘉当年所言,总结起来不过是唇亡齿寒四个字罢了。”</p>

“不错。”</p>

兵部尚书长孙稚是个知兵的,作为扬州兵的老军头,他打了半辈子仗,敌人的这点心理非常了解。</p>

“尔朱荣刚死,尔朱氏定然要造元子攸的反,此时我们若是进攻两河,反而会给元子攸一个绝好的借口整顿内部,凭借外战树立威望。</p>

而由于尔朱氏几员大将的各自为战,若是没有我们给的外部压力,他们自己就会好好地争斗一番,我们此时攻取两河,才是适得其反,会让他们团结一心。</p>

邙山一战,我军已经伤了元气,两河地域如此广大,我军又是进攻一方,兵员、粮草准备都不足以支撑对两河的全面战争,这种仗还是不打的好。”</p>

反对进攻两河的意见基本都表达完了,自然也有支持进攻两河的,其理由也非常充分。</p>

工部尚书祖暅之是在场唯一一个坐着的,老头子扶着膝盖站了起来,说道:“巴蜀易取,两河难!时机若失,再往后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p>

这种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从难易程度来讲,巴蜀比两河好打的多,而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员的充足,越往后越好打。</p>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