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蚁贼 > 36 平壤 Ⅲ

36 平壤 Ⅲ(2 / 2)

陆千五介绍道“这石制的其将军打山口时就用过了。火药藏在其中引线在外需得人点方能使用。不过经由将军启发小人又在这大石头之中藏了数十小石头用大石弹塞住炮口。炸开来时波及范围就大了许多威力也增加不少。”

邓舍迫不及待道“摆出去在院子里试试。”抬头看院内有巡逻亲兵叫左车儿“快去把院子清理干净一个人不许留。”为了保密“也不许人看。”

陆千五亲自动手和士卒一起把匣子抬出去捧出石制的远远找了个平坦地儿放下。拉开引线有半米来长他取出火石点之前不忘对邓舍道“请将军再站的远点。”

他是专家邓舍自无异议和洪继勋等人又退了数米。陆千五划着火石燃着引线掉头就跑。引线掺杂有火药劈劈啪啪的很快燃烧到尽头邓舍屏住呼吸只听见一声爆响。

火药炸开了石球石块纷飞里边的数十个小石球迸射出来射入近处一棵大树里深入数寸。有炸得高的更击断了横斜的树枝。

洪继勋被震得耳朵隆隆响回过神儿来鼓掌称赞“如此威力虽较火炮不如亦可强过火铳。就是大了点再能小些单人若可拿动就好了。临阵对敌掷之敌阵足堪大用。”

陆千五苦笑道“这已是最小的了。再小填不足火药没有威力没有威力。”

这个石弹与其说是地雷不如说是简易的炮弹邓舍本意用来弥补火炮的不足。洪继勋说的丢入敌阵正合他的心意;大是大了点一个人拿不动可以拿小型投石机施放。他点了点头道“再来试试铁制的。”

和石弹不同铁制的不需人点燃纯粹自动。导火线顶端安装了钢轮和燧石当人脚勾动拌索、或者踏上钢轮时钢轮移动摩擦燧石打出火星使导火线引燃引爆地雷。

陆千五搬了铁地雷挖个坑放好。不能派人上去踩动他早有准备带来了条狗用绳子牵着几个士卒放箭驱赶它往地雷上跑。那狗仓皇奔突直跑了五六次才踩上地雷。

吃了刚才爆炸的教训洪继勋忙去捂耳朵却见那地雷纹丝不动毫无反应。那狗夹着尾巴汪汪叫了两声跑到一边儿。陆千五尴尬道“钢轮得连续转动需得多踩几次才能打着火儿。”

如此这般那狗连着踩了数十次狗都累了地雷依旧丝毫动静也无。陆千五头上冒了汗解释道“狗太瘦没重量。”怕邓舍等不及提议“要不小人去寻头猪来?猪比狗重猪比狗重。”——他有个习惯最后一句话好连说两遍。

邓舍好笑安慰他道“没关系多等会儿。”话才出口那狗再度踩上轰然一声终于引爆。铁片如雨地上的落矢被尽数摧折硝烟散去几人定睛一看距离最近的那狗被炸得粉身碎骨皮毛落了一地。

洪继勋瞠目结舌“此真神器也!假设放在敌人行军路上抑或埋伏我军营外有千数此物可挡十万大军。”问道“不知这最后一个坛子又有何奇用?”

邓舍也纳闷他当初说的很简单只是问陆千五把火药埋在地下能不能做到人踩可炸。使用钢轮、燧石引火俱是陆千五的功劳。邓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莫非他举一反三、做出了另一个发明?

陆千五抹去额头的汗道“惭愧奇用称不上不过是铁地雷的坛子版本。”

原来冶炼场每日出铁不足陆千五就想能不能不用铁制而用其他器物代替?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坛子。他道“坛中装放火药用土将坛子口填紧留一小眼装引线埋于地下堆积石子等物在其上。也设自犯钢轮。小人试过威力稍逊铁制然而也不差……也不差。”

洪继勋了然两者相同便不必再试了他道“以小可看来此物威力甚强适才陆千户为何说差强人意?”

邓舍倒是清楚原因微笑让陆千五回答给他表现的机会。陆千五道“所费火药太多。先生你看那石弹里填塞火药不下斤半;这铁地雷和坛子的火药用量也与之相当甚至更多。我军紧缺火药这一个地雷的费用能顶的上火铳的数次发射得不偿失得不偿失。”

邓舍道“话虽如此还是要做些出来。不需要太多各做十个即可。”攻打平壤在即正好可以拿到战场上试试效果。

陆千五领命。

天色已晚邓舍留了他和洪继勋在府中用饭。席上陆千五说起冶炼太慢他兼管军器打造赶工不及隐约提出给佟豆兰的铁能不能减少点。邓舍断然否定许过的诺不可改拉拢女真事关重大更值打平壤的关头儿还指望能多征点女真人从军宁可自己少一点不能叫他们起了意见。因了有夜禁早早散席各自归去。

自有侍女过来收碗碟。邓舍起身准备回去楼阁瞧见案几上姚好古的条呈瞧了两眼他忍不住笑了一笑也不知笑的是姚好古还是他自己。毕竟针砭弊端有理有据入木三分弃之不舍丢之可惜还是拿了起来塞入袖中。

他手指一入袖子触摸到个软绵绵的物事记起是王夫人走前给他的忙了一天本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这王夫人临走、临走还给他留个麻烦被姚好古抓着马脚。

他没好气地将那物事拈了出来却是数寸粉色薄绢入手滑腻一股暗香缭绕鼻端展开来里边包了个香囊。邓舍楞了片刻从没人送过他这等物事料来她这两日没有出门便是为了缝制此物了。

他再看那薄绢见上边淡墨如梅写道“尊将军足下奴本良家幼承慈训。听媒妁之言而入王氏岂知世上尚有斯人如将军哉?”此处墨迹模糊显然为泪水浸湿。

遥想红烛之下王夫人几番提笔几番放下一片心尽恨那因缘造化相见太晚。今当离别人间烽火处处战乱不休怕再也没见面的机会了还有甚么可说的呢?

“天邪?命邪?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今夕何夕兮?再见不知何夕!唯咏萱草以待梦里之欢。将军!临别涕泣奴已不知所云。呜呼!谁谓宋远企予望之。已矣!自伯之东首如飞蓬。邓郎!邓郎!千万珍重珍重千万。”邓舍知道萱草即是忘忧草但王夫人后边引的两句诗他就茫然不知其解了。

再往下看一行小字“留书之绢裁自奴之亵衣。奉君之香囊裁自奴之抹胸。奴身远去奴神在兹。”

——

校。

元朝在立社时令每社校。由大司农和提举司共同管理教师由民间推荐经济来源也主要是民间。为官民合办的性质。

“择通晓经书者师于农隙时月各令子弟。先读《孝经》《》次及《》《论》《孟》《经》《史》”以达到农桑知识的启蒙以及使其“各知孝悌忠信敦本遗末”“……勘身肥家、迁善远罪”的目的从而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

在当时的情况下每社校是不可能的但数目也不少。世祖至元二十五年达到二万四千四百余所。不过社校的条件都很简陋老师“多系粗字之人……”只能传授一些很初级的知识。

世祖以后成宗大德年间(300年)重申了这条制度。有些地区仍在推行制度如河南夏邑在天历年间“立乡、五百余所”多数地区的就“废弃不举”了。但与后来普遍设立的村塾有密切关系。

元朝的制度固然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元朝的封建统治但因其不限习对象各乡社员子弟都可很大程度为一般贫民子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开始面向全民。

2自犯钢轮。

戚继光镇守蓟州时发明。

3谁谓宋远企予望之。

《诗经?河广》。谁说宋国千里迢迢?掂起脚尖就可以看到。描写远在异国的人思亲的心情。企通跂掂起脚尖。

4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诗经?伯兮》。丈夫外出去了东方妻子在家懒于修饰头发如同飘飞的蓬草。<div>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