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蚁贼 > 30 盖州 Ⅲ

30 盖州 Ⅲ(2 / 2)

他说“我义父虽然死了但我以他为荣。我知道我早晚也会有一死我只希望我可以死的问心无愧。”他浮想翩翩联系古今就在这一片土地上饱经患难的民族风雨中一直走来她经历过很多的困难、她经历过很多的抉择现在就是其中一个关键而重压的转折口。

他似乎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他喃喃吟诵他记起了一首诗歌他说“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啊这炎黄的根五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们他眼睛闪亮他说“他们、你们……”他借用了方补真说过的一句话“谁谓公死凛凛如生……每一个曾提刀奋战死而无悔的人们啊你们必将永垂不朽。

“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曾经我们失去了她但以后、永远、未来只要有他们只要有你们存在她就将永远都是我们的!鞑子说军刀所到皆为牧场;我们说凡有汉人在的地方皆为中国!”

他真的动了感情说的话有些混乱千言万语一时凝噎。朝阳的光辉映亮了每个人的脸他轻声、低声念诵着那诗歌不是给别人去听只是为给自己他弯腰取了一把泥土放在鼻边呼吸者泥土的芬芳他念道“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彩号营非常安静士卒们没太多化没太多的家国观念但切身的体会正是最好的教育他们懂邓舍的意思。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他们许多的眼中此时蕴含了泪水他们纷纷挣扎着想伸手取一把地上的泥土着邓舍放在鼻子上嗅闻。

赏罚严明可以叫人轻死教之以道可以叫人正死。

——

驱口。

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即战争中被俘强逼为奴、供人驱使的人。驱口一词始见于金代。蒙古灭金过程中掠民为奴的现象非常严重。据记载窝阔台灭金后贵族、将校所得驱口约当原金统治区残存人口的一半。在蒙古灭南宋的战争中掠民为驱尽管程度有所减轻但仍相当普遍。直到明初仍有个别驱口的记载。

这一概念并不是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而是直接来源于唐朝的所谓“驱使人”。

“驱口”主要被用于家内服役部分人从事农业、牡业和手工业生产。他们在元代社会地位最低是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其子女仍归主人所有。

元朝法律规定“诸人‘驱口’与财物同”只要通过法律手续就可随意买卖。“驱口”杀伤主人要被处死故意杀伤主人要被凌迟处死如果某一“驱口”想杀死主人其他“驱口”知而不报也要被处死;而主人故意杀死无罪的“驱口”杖八十七因醉而杀死减一等如果打死一个“驱口”只要能将全家放良就可免罪。

法律规定“驱口”不得与良民通婚但如有违法私自结婚则如良人女嫁与“驱口”为妻此女即降为“驱口”;但如“驱口”女嫁与良人为妻此女变为良人。这也反映出男性至上的封建思想。法律又规定斗殴杀人者死然而良人斗欧杀死他人“驱口”只杖一百七完全是针对“驱口”等贱民而设的。

2赔偿点烧埋银。

“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诸蒙古人砍伤他人奴知罪愿休和者听。”“汉儿人殴死蒙古人”不仅要被处死并“断付正犯人家产余人并征烧埋银”。

3宁愿去做舟妓。

“北兵之祸杀戮无人理甚至缚童稚于高竿射中其窍者赌羊酒。乱后检骨十余万葬于桃坞西北周书桥题墓碑曰万忠。鼎革以来(元灭南宋)编二十家为甲以北人(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为甲主。衣服饮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自尽者又不知凡几。……鼎革后城乡遍设甲主奴人qi女有志者皆自裁。”

有不少美貌女子的人家为避免遭受淫污竟出下策让女儿充当“舟妓”(供娱乐弹唱的船上卖唱女)“以舟妓不设甲主舟妓得不辱身”。

——此蒙古人“初夜权”之说正史皆无记载唯见野史。

4他们每次上朝把手放在背后做出被捆绑的姿态。

“南人仕于朝者每当参礼既毕必交手于背作反接之状虽(南人)贵官亦然以示归顺之意。”不知实情的外来者还以为中国南方人喜欢背后手站立以示有“风度”其实他们是被迫做反剪被捆状向蒙古人表示服从。

地方上面对行省长官“同列(汉人、南人)莫敢仰视跪起禀白如小吏”。

5一人可以灭国。

唐朝洛阳人王玄策出使印度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

他二人策马北上借尼泊尔七千骑兵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他亲任总管以蒋师仁为先锋在异国之地、用异国之兵、对大象之军(曾一战击溃天竺数万头战象)屡次以少胜多拔坚营、克坚城所向披靡数战而灭北、中印度。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东印度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

今之儒者已成丐户。

“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者。所谓丐户吴人至今贱之。”

7北人称他们为腊鸡。

“故一代之制未有汉人、南人为正官者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州县达鲁花赤也都是蒙古、色目人。盖亦仅有而绝无者也。后有纳粟获功二途富者往往以此求进。令之初行尚犹与之及后求之者众亦绝不与南人。在都求仕者北人目为腊鸡至以相訾詬。盖腊鸡为南方馈北人之物也。故云。”

8长者无不为蒙古人、色目人。

至元二年忽必烈下诏“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为同知永为定制。”除此以外御史大夫“非国姓不授”各道廉洁司也必选蒙古人为使“或缺则以色目世臣子孙为之其次始参以色目及汉人。”

元朝甄用官员主要以出身即“根脚”而不是成就为标准。南人是“年年去射策到老犹儒冠”。蒙古、色目根脚子弟是“不用字二十为高官”。

前期未有科举中期恢复到元亡仅仅开过十六科每科七十多人名额分配也偏袒蒙古人、色目人南人仅占其半。从这个数字可以见出元朝一代汉族士人能走上仕进之途至多五六百人而已且终生沉沦下僚完全是大元统治的点缀和装饰。

元朝中期官员共有22490人30.2%为蒙古、色目人9.88%为汉人、南人。比较族群人口比例可见悬殊且汉人、南人之任职多为州县小官所谓牧民官元朝是不得已而为之因蒙古、色目人多不解无法管理。

蒙元统治上层基本不通汉语。至于高级官吏唯利是图又多色目人自然对字里行间之事不甚关心不少人目不识丁书卷但攒三指染墨印纸上。稍好一点的以印章代签名。今蒙古色目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相近辅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

9异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出自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0赏罚严明可以叫人轻死教之以道可以叫人正死。

“凡战之道教约人轻死;道约人死正。”

“道”通“导”“正”通“政”。的意思是通常的作战方法教导越是简明扼要人愈是不怕死虽死不违政令。<div>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