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清帝国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导火索

第一百一十一章 导火索(1 / 2)

 城贡院的勘卷室,摆着一叠又一叠“弥封”了的卷子封”,是指考试完毕后,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记录都要被封贴起来,称为“弥封”,旨在使考官“莫知举子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爱憎、厚薄于期间。”</p>

不仅如此,弥封之后,为防止考官通过辨认笔迹作弊,又命誊录书手用朱笔照着考生原卷誊录一遍。录完毕后,试卷由誊录所转送到对读所,以校对朱卷(誊录之卷)与墨卷(考生原卷)是否一致,若有差错则要立即改正。试卷对读完毕后,朱卷被送到评卷官员手中,评阅官根据随机的抽签分到所要批阅的试卷。</p>

“你们都到了?”大学士看了看厅中众人,今天是拆封放榜的日子,按规定必须是所有阅卷官员在场仔细清后才能拆封。</p>

</p>

徐桐身为京城顺天府的主考官自不例外,他此时又看了看道:“西学的宗卷有没有送过来?”</p>

旁边一个年老的官员道:“已经送来了,下官和诸位同僚已按名次高矮放好了。”</p>

徐桐了头,上前拿起中学西学总分排在前几名的试卷看了起来。对这一届生员的质量他还是很满意的,尤其是他亲的中学前几名,不仅行文流畅,论证严密,意蕴深刻,更难得的是见识广博。徐桐就是担心他们因为西学不过关,而名落孙山。那就是朝廷的损失了。现在朝廷被洋务派和维新派那批人搞得是乌烟瘴气,只知道去学习西洋器物,不知道端正人心,一个连自己文化都丢了地国家,就算学全了别人的东西又有什么用,那不是数典忘祖吗?</p>

徐桐再仔细核对过一遍试卷数量,然后道:“开始拆封吧。”</p>

所有官员这时拿起桌上准备好的竹签开始心地剔除封条,名次由低到高。每拆除一份封卷,官员就会大声念出考生的姓名、籍贯。然后有旁边的誊录官员记下来。到了最后几份,各个官员都有些兴奋,京城乡试的前几名在会试中最少也是一甲之列,不定将来他们之中就能出个殿阁之才。要知道这个时代门生老师的关系可是很不一般的。</p>

最后十几套试卷的封条被一一拆开,在场有几个官员地脸色变了一变,翰林院编修曹箴不着痕迹地移到徐桐身边指着几份试卷道:“大人,这几个人都是‘白石精舍’出来的。您看是不是把他们的名次……”着曹箴作了个打压的手势。</p>

在场官员不是出身翰林院就是来自礼部和御史台,这三个地方可谓是守旧派地大本营,他们一向和洋务派势同水火,现在又把郑观应、严复等人为的维新派恨上了。两派人在《大清日报》上为了一个变与不变。师今还是法古的问题吵了个天翻地覆。这次为了科举之事也是如此,最后方怀不得不折中处理,由守旧派主持乡试。由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代表容闳主持会试。</p>

现在五门乡试中。有三门地第一名是维新派的。张了户部制举第一名,杨锐了礼部兵举第一名。杨深秀了工部制举第一名,这怎么不让在场的这些官员闻之色变。虽然这科举对官员行私防范得极严,但他们要不一个试子的名字往下挪几名还是做得到地。要知道第一和后面几名的差别是很大的,这时众人都看着徐桐。</p>

徐桐面色冷峻,看了一眼曹箴,又拿起张、杨锐等人地卷子,依旧是爱不释手。徐桐看着这些卷子,默然良久道:“我们这是为国选才,不可因一己之政见而害试子之前程,朝堂上可以争得你死我活,但背地里却不可做这?且之事。此次乡试还是他们第一,试卷送去礼部磨勘,没有问题就让他们参加复试吧。”</p>

磨勘是指各省乡试放榜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中式举人地朱墨试卷运送到京城礼部检查。目地在于“防弊窦,正文风”,检查中式举人的试卷中是否有抄袭雷同地,是否有文理不通的等等。倘若现有作弊迹象的,中试举人便要被黜革。</p>

中试举人在经过磨勘后,还必须经过复试才能参加下一级的会试。复试于京师贡院内举行,试题为时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复试的题目往往是皇帝亲自拟定的,所以徐桐这样等于把张等人送入会试了。</p>

“大人高风亮节,我等不及。”厅中官员此时敬服道。接着,众人便开始撰写各门乡试的红榜。</p>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