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特一看霍尔博特在地图上手指的位置,那里正好位于二十一师和曼德勒的中间,急行军能大大加快度,而接下来地路程有船只运输,士兵可以在船上补充体力。</p>
“这么做,印度支那总督那里恐怕会有法……”</p>
霍尔博特看了一眼亨特道:“他们以为现在是在干什么,现在是战争,我们正和中国人作战。商人要求的那些等打赢了中国人再吧。让警卫队清除周围的缅甸人,一英里之内不准有一个活地缅甸人。”</p>
如果把中英之战看作是中国正式摆脱西方控制、开始独立展地信号,那</p>
缅甸王都曼德勒而进行地钦察关战役就是这场战争的所进行一系列战斗,不过是双方划明疆界、摆下棋子,真正地对弈在这个时候才要开始。</p>
从1886年1月下旬开始,英国人就以钦察关为中心进一步收拢了兵力,大量的部队放弃曼德勒周围的防守阵地加入到钦察关的防御体系中来。在一个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内,集结了最多的连队,相当多的重炮、机关枪,每一块阵地都准备了几支预备队,随时准备在阵地丢失后进行反击。</p>
在钦察关,缅族义军上下几乎认定要突破这里,重新夺回他们的王都。这里他们熟悉地形,英军的地盘在中国人的攻击下一圈圈的缩,中国人还占到了一块看上去位置非常好的地方(英军密埃峰和克察山阵地的结合部),也许只要一次克钦山那样的攻击,就能够攻下钦察关,夺回王都。其他的各族义军虽然不如缅族对曼德勒那么热心,但对攻克钦察关消灭英军也没多大意见,对他们来把英国人赶出去是最重要的。</p>
不过这一切都要看中国人的意思,现在谁都知道钦察关下真正的主力是中国远征军。在钦察关下的战场上面,中国和英国的士兵反复厮杀着。双方的炮火打得铺天盖地,机枪“咔咔”的响声就没有停顿过,步兵们就在烂泥潭一样的战场中,为了各自的理念和责任战斗着。无数的英军士兵倒在反击的路上,也有无数的中国士兵在战壕里被重炮炮弹埋葬。双方的伤员队伍像潮水一般向后输送着。战斗残酷无比,双方都在用士兵的生命交换着时间。英国远征军需要熬到他们援军到达的那一刻,而中国远征军则必须阻止这件事的生。</p>
历史在这一刻看来,中国远征军还是有一定可能达成他们的战略目标的,虽然他们缺少攻坚的大口径火炮,但夜战结合规模部队破袭的战术取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他们已经占领了英军两大阵地的结合部,只要保有这个突出部,就可以很顺利地利用这个出阵地,向形成一个凹字型的英军战线起攻击。保有现在向内凹进去的战线,英军必须分布较多的兵力,而中国远征军处于优势地位,可以随意选择重起突破。</p>
缅甸上下对此都是乐观得很,看英军每次反击被狼狈打退的样子,也许明天自己就可以回曼德勒了,曼德勒可不是缅北、缅东那样的穷乡僻壤能比的。接替萨丹度出任缅军军务官的刚察甚至主张把部队全部使用上去,而不是向现在还留着大量的预备部队。克钦山那些火炮也应该全部拉出来,以对抗英国人的火力。</p>
不过左宗棠却没有采用刚察的意见,英军的防线虽然摇摇欲坠,但还保有相当多的兵力,而更重要的是英军南路那三个师的援军。这是一支随时可以改变战局的人马,现在他每天都要过问南面的情报,然后让人把英军三个师的位置在地图上标出来,从现在来看英军三个师的度虽然都很快,尤其是担当前锋的英军第二十一师,在前几天突然奇怪地加快了度,几乎是用急行军的姿态在行军,不过在今天也终于慢下来了,按照战事进程的估计,在第二十一师赶到之前,钦察关就应该可以拿下了。只是从时间上看,这样的差别不过是一两天的功夫,在这段时间要是生什么意料之外地的事情呢?</p>
那么第四师和第二十师还有几万缅甸义军就会被合围在地势低洼的密埃河谷地,在英国人优势的兵力和火力下,联军的下场可想而知。到时缅甸的战局就会因为这一场失败而完全改变,剩下的十七师势必独木难支,出路无非退回国内一途。而力主这场战事的皇上势必受到朝廷上下的刁难,刚刚兴起的民气也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p>
然而突破钦察关全歼关下的一万多英军同样事关全局,左宗棠思量再三仍然没有作出决定,不过他还是把手中的一个炮团放在克钦山,加上在克钦山之战中缴获的几门英军火炮组成了一个炮群,这个炮群即可支援防卫南面的第二十师第二旅,还可以封锁伊诺瓦底江江面,阻止英军的水上力量闯入密埃河谷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