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诵对诸位道:“党人奉祠,党祸益烈;贪吏奉祠,聚敛成风;失职与祠,吏治日坏;失检与祠,士风大变。这是奉祠现在存在的弊端,不过也因为有奉祠在,士大夫们受惠之下,可以著书立说、谈诗论艺。”
吴潜说:“朝廷可以给他们著书立说,但这钱书社、书籍铺会出的,所以朝廷就不需要额外付这笔钱了。”
吴潜现在基本上都偏向于皇帝说的,因为皇帝说的大部分都是正确的。
“你们觉得呢?”
“官家,这奉祠不能取消,太祖既定:文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奉祠正好给致士官员俸禄!”
很多官员都说奉祠不能取消,赵诵也知道这奉祠制度不能随便取消。
赵诵对他们说:“朕即刻会下诏,礼部之下多设几个馆,如同崇文、弘文馆一样,到时候你们都可以投稿,这些文章亦可让世人看到,只是必须要过审,否则就白写了。”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轻朝廷财政的负担了。
赵诵说完之后,在场官员松了口气,写文章也可以赚钱啊,而且是皇帝认可的,是在官方的报纸上,至于过不过审,他们知道皇帝的底线,有哪些东西可以写,有哪些东西禁止写。
不过皇帝并没有说奉祠取消还是不取消,所以他们的心还悬着,究竟是什么结果呢?
“而奉祠者,必须得到朝廷认可,而且奉祠名额必须吏部审核、朕批阅之后才可!这个诸位有要说的么?”赵诵没有撤销奉祠,因为奉祠是官员养老的保证,但若你不是从官员位置上致士的,那么对不起,你没有这个制度的保证,那就不叫奉祠者了。
听闻皇帝不取消奉祠,所以他们觉得只要不出错,最终还是能得到朝廷的奉祠之禄的。
“吴相,你有什么话要说?”虽说吴潜辞官了,但赵诵仍然叫他吴相。
吴潜见赵诵问起就说:“陛下圣明!不过老臣不要奉祠,如今掌管武学院,朝廷已给了我俸禄。”
“吴相虽已致士,但这奉祠还是是有的,如今又是武学院副校长,每月俸禄照发!”然后赵诵问其他大臣,“那诸位没反对,就这么定了。”
刘秉忠他们没有发声,因为这个属于特例。
“官家,如今相位空悬,不知陛下可有人选?”
御史台的官员本来想说如今相位空,应该早立相位稳定朝纲的。
赵诵知道这些官员都盯着左右丞相的位子看,但赵诵偏偏不设左右丞相,就是让他们空着,他的目光直接扫向御花园坐着的这些朝臣:“如今朝中无左、右相,那参知政事与枢密二使就要负起重任了!”
意思就是赵诵要将左右丞相的权力分散给副相与枢相。
见到皇帝不提左右二相的人选,他们都看着皇帝。
“朕还有话要说,你们权且听着,今年御史台本要巡按地方,纠正官邪,弹劾贪官污吏,匡正朝堂纲纪。如今新设两浙路,朕打算另外在六部之中再派一些人去地方巡查,不知诸位有什么建议?”
“这是?”他们不明白皇帝的做法,为何要与御史台一起巡按地方,监察地方官吏。
赵诵说:“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兵部执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工部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
皇帝提了六部,让他们有些意外。
“两浙路复立,如今施行新政,自然要更加重视,各部也可及时在两浙路上发现问题,不过六部专管自己部门的事情,出巡的人都由你们六部自己人定,到时候朕批了就是了。”
除此外,赵诵打算让地方也监督这群去巡视的官员,若是出现差错,可是直接向皇帝反应。
“这次是两百人,你们都代表朝廷巡视各地,各地若是出现情况,你们要及时处置,快马将情况汇报朝廷!”
“是。”
“今日就先这么定了。”
重臣便开始离开御花园。
这些官员中有赵诵自己的人,他们会将情况告诉给赵诵。
六部的官员想到可以推荐自己人,他们就下去安排去了。
皇帝一纸诏令,赋予了他们监督的权利,不过皇帝并没有赋予他们执行权,而且随行还有刘秉忠、窦默等重臣监视,执行权是在刘秉忠他们的手中,而监察权则在御史台的手中。
“陛下派了两百人一个团使,浩浩荡荡去两浙路各地巡视了。”
朝廷的政策很透明化地刊登在了临安时报上面,购买报纸的百姓、士子们都知道了朝廷的政策。
而除了临安时报这种邸报之外,最近临安又出了新的邸报——是在礼部下来新设的时文馆自己发的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