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谭嗣同(2 / 2)

光绪说:“可是汉阳铁厂是我大清的形象之一,是我中国觉醒之标志。我大清连一个铁厂都经营不好,要求助于区区商人,岂不令世界各国笑话?”

翁同龢:“皇上,张之洞承包出去的不是汉阳铁厂,而是欣华铁厂。”

光绪在屋内走了几步,看着墙壁上的字画沉思,翁同龢静静站在他的身后。过了一会儿,光绪帝突然转身,“翁师傅,此事不能草率,朕要亲自去湖北,看一看徐志摩这个人到底能不能经营好汉阳铁厂再做决定。”

翁同龢惊道:“皇上岂可以万金之体置身于野?若被平民惊扰了如何是好?”

光绪:“朕堂堂帝王,在自己的国家看一看还要担心被自己的人民惊扰?不必多言了。”

……

湖南岳阳青龙码头附近的一座小院里,两个青年正坐在一张桌前。其中一个肤色白净,身材敦实,年约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正双手捧着一封信阅读。另一个年龄略大一两岁,他浓眉大眼,相貌不凡,正仰头将手中酒瓶里的剩得不多的酒倒入口中。

这两个人正是被称为“浏阳双杰”的唐才常和谭嗣同。

唐才常将手中信放下,对正在饮酒的谭嗣同说:“谭兄,杨云史来信请我帮他一个忙。说有一个叫徐志摩的恶人得罪了他,此人现在正在湖北地区,请我帮他惩戒此人。谭兄的父亲是湖北巡抚,湖北可说是你的地盘,这件事我想请谭兄助一臂之力。”

谭嗣同保持着仰头喝酒的姿势,说道:“好。”

谭嗣同答应得如此痛快,大出唐才常意外,他问道:“你不问一问那人为什么得罪了杨云史?”

谭嗣同放下酒瓶,“我与杨云史虽未深交,但知道这个小子品行不错,他要惩戒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必有应该惩戒的道理,我何必要多问?”

唐才常叹道:“谭兄生性如此洒脱,真豪杰也!”

谭嗣同笑道:“我即日赶向湖北,为杨云史找这个场子,但对方既然是杨云史拿不下的人,必然有异于常人之处,我一人未必能成事,唐兄也请尽快赶来相助,否则若我栽了跟头,堕的是我们‘浏阳双杰’的名声。”

唐才常笑道:“谭兄文武双全,乃当今第一人。比文章、斗剑术,那徐志摩岂能敌得过你?我就算去也是锦上添花而已。”

谭嗣同道:“我这点能耐算得了什么?论武艺,我义兄大刀王五远胜于我;论学识,胜于我的人更多,康有为先生、梁启超、辜鸿铭、还有那位李家的小姐,都可作为我的老师。”

唐才常笑道:“你可和王五先生比文才,和康梁辜李比武艺。”

谭嗣同哈哈大笑。

当日乘船顺江而下,第二天中午,谭嗣同到达了武昌。向父亲湖北巡抚谭继洵打探徐志摩的消息。他知道徐志摩能够得罪杨云史,必然不是默默无名之辈,却没想到这个人的来头竟然远远比他预想的还要大。

这个人竟然和总督关系不浅,而且要买下汉阳铁厂!

谭嗣同心想:他若成为铁厂经营者,自己倒不能随便对付他,否则汉阳铁厂跟随着倒霉,是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不如先寻机见一见此人,若此人品行不算太坏,就随便作弄他一下,算是对唐才常有个交待。

……

醉霄楼,武昌第一名楼。

与辜鸿铭谈妥以后,林海写了一封信给位于天津的胡里奥,让他带着专家到武昌来,这些养了两个月的专家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等待签约的日子,林海就在武昌到处游玩。这一天早晨,林海来到了醉霄楼,点了几样小菜,要了一瓶酒,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目光看向远处的江面。

晚秋之晨,白茫茫的水汽笼罩在水面上,小船在水汽中穿梭,如穿行于云雾之间,微风徐来,水雾散去,始露出大江本色,然而很快又被薄纱般的水雾遮掩,风云开阖的江面风情美丽得令人沉醉。

因为是清晨,醉霄楼的客人不多,这些客人大多是读书人,虽有交流声,整个小楼还是非常恬静的。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从林海身侧传出,打破了这怡人的静雅。

银龙腾江表,

金樽落暮秋;

闲观白露舞,

醉看大江流。

这首诗应景而生,气势宏大,吟颂的声音高亢激荡,显示出很高的朗诵水平。林海向声源看去,吟诗的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他的眉毛又浓又粗,两目炯炯有神,脸颊轮廓分明,长得有点像后世的朱时茂。

此人正是来找林海麻烦的谭嗣同。

谭嗣同一手提着酒壶,一手端着酒杯,正看着映在樽中的霞光。他好像感应到林海正在注视着他,缓缓转过脸看向林海。

林海鼓掌,对他的诗才表示赞赏。

这是一个礼节性的动作,就像在歌厅里,一个人唱了一首好歌,大家为他鼓掌一样,鼓过掌就算了,但没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十分客气,居然向林海走过来。

谭嗣同大咧咧的在林海身边坐下,笑道:“兄台,我刚才所吟的诗还不错吧?”<div>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