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已料到答案,但是张茂听到答案后还是忍不住心头一震。他双眉紧皱,复杂地看着刘裕低声问道:“……那这支军队究竟算是国家的,还是你私人的?”
“赴民,让我反问你一个问题;这个国家,这个天下究竟算私人的,还是天下人的?”
这句反问一下子把张茂问住了。他愣在当场,嘴巴长着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从何开口。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中,一直接受的是忠君报国的军事教育。但是清末官场上的和随着不断自愿或非自愿地接触新式思想,却让他对忠君等同爱国产生了一丝的怀疑。但是他坚信军人不党,军人只需要服从命令就可以了;天真地选择以服从来说服自己不去思考一些大逆不道的想法。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刘裕逼着他去想,逼着他去正视这个问题。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满清皇帝视天下为己有,汉人不过家奴耳!强征暴掠只为一己私欲;西太后宁肯用一国之海防换一座园子,原来这天下苍生、国家安危还不及她一个花园的重要!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却丧权辱国又不思悔改,依旧抱着满汉大防!
为何?”
“…………”张茂痛苦地闭着眼睛,他默默问道:“如松是革命党人?”
“没错,我确实加入了革命党。若是赴民愿意,尽管去通报统领,用我的头颅去换那赏钱与升官罢了!”
刘裕一脸决然地说着,左手却不自觉地偷偷摸了摸腰边装着自来得的枪套。他表现的很平静,因为就这一个月来的观察,这个张茂不仅是标准的军人,也是一名民族主义者。而一个民族主义者,将是自己未来团队的骨干。
应该说清末的军人;无论是革命党还是北洋军,都有相当多的民族主义者;就算是所谓的‘北洋军阀’如段祺瑞、吴佩孚等都坚守了民族大义,没有当卖国贼。
所以,刘裕坚信自己能够说服同样热爱中国,热爱民族的张茂。一定要说服!
说服失败的结果刘裕有考虑过,那将意味着自己已经设计好的计划将流产。虽然相信张茂不会告发自己,但是五十营必然会面临分裂,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影响恶劣……
所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刘裕脑中在做着激烈的思考,却没有表露出来。他看着紧皱着眉,额头上已经开始出冷汗的张茂,相信对方也在做着纠结的思考。
两人就这么站着,一如半个月前那场谈话。主角没有变,场景没有变,只是谈话的内容变了。
小知识:
惨败于八国联军之后,清政府的反侵略民族主义举措主要表现在编练新军,到辛亥革命前夕,已组建完毕的新军共计14个镇、18个混成协、2个协,兵力19万。新式的军事教育使军人关注社会与政治的弊病,从而产生新的国家民族观,感受到肩负的历史使命。清政府力图将军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引向排外。但民族主义是一柄双刃利剑,当它被用来反击外来侵略时,也砍向清皇朝。
新军的军事教育始终贯穿民族主义,目的在于增强军人的反侵略意识。陆军小学堂的课程中包括德育、中外历史地理。历史和地理教材论述列强的扩张政策,以及对中国等弱国的侵略行径。学员阅读这类教材、著作,助长了爱国情感和救亡图存的紧迫感。官兵经过考核选拔,分批轮流上军事学堂培训。教习们在讲武堂宣讲爱国主义,学员回到部队里进行宣传和交流。军事学堂和新军内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几乎全由中官担任。据《泰晤士报》报道,辛亥革命前夕,军内的英美教习已全部解聘,只剩下七名日本教习和三四名德国教习。
但清政府既不能有效应付外来挑战,又没有搞好国内政治改革的诚意,许多官兵滋长了排满情绪。当新军的民族主义情绪蕴含排满锋芒时,清廷便无法驾驭新军,严重的统治危机就此潜伏下来。
(以上转载自黄埔军校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