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责编阿零聊了聊,还有沙沙,大家指出了很多问题。我会努力的在后面的过程中进行改进。现在暂时是不想修改前面的文。等我写的更丰满一点吧。好了,言归正传。
正文开始:
两个人,一高一低,一黑一红,一左一右,并肩走在古旧的大街。记得十几年以后,这里简直是扫街族的最爱,长长几千米的街道两边,满满的专卖店,十几家百货公司。可现在这条街虽然也有小的服装店,小吃店,但还是有点萧索。
按照计划,盈盈跟着安逸就开始压马路了。不过,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压。第一站是文具店,盈盈发现只有小学或者中学周围的文具店才偶尔有这样的贴纸出售。也因为品种不多,所以只是堆在某个角落。来买的人就蹲在角落里翻找。
第二站是小商品批发市场,盈盈绕了一大圈才找到一家批发此种帖纸的店铺,而且并不是专门的,只是顺带的销售。这家店的老板是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姓潘,下巴上带着短短的胡茬,一副黑边眼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哪里的大学生。攀谈中,盈盈知道,这里的货并不是从本地的印刷厂购买的,而是从上海的批发商手中转买来的。当时一朋友带了一些回来,被潘的弟弟看到,其弟弟非常喜欢。潘总,从此看出了商机,托朋友进了几批货。但来批发的人不是很多,再者从上海经销商那里转了一圈,加上运费之类的,能赚到的钱,寥寥无几。他甚至想,卖完这批后,就不在进货了。
新的产品进入市场是需要一定的磨合期的。再加上这类东西都是小孩子喜欢的,潘总并没有进行过宣传,下一级的卖家并没有认识到这类新产品的长远经济效益。他们很难去选择这种新鲜事物,因为毕竟推广新产品也可能出现失败。只有那些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才会尝到甜头,进而继续选择新产品,直到有更多的人认识它,更多的人去购买它,更多的人去销售它。但利润空间最大的时候恰恰是市场刚刚打开,尚未饱和的时机。而此刻恰恰正好是这样一个时刻。现在已经有很多小孩子喜欢并有较大的购买意向,如果退出,就意味着把机会让给别人,继续,就有可能最终成功。
听完盈盈的分析,潘总显然被这番话打动了,他只是一声不发的猛的抽着烟。
安逸不可思议地看着盈盈,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是绝对不可能相信,刚才那段分析准确、思路清楚的大道理是由一个8岁多的小女孩说出来的。他虽然从盈盈写给他的信中听说,她买橡皮泥赚了第一桶金;自己也帮着她捎了一些货,但他以为盈盈只不过小打小闹觉得好玩而已。没想到盈盈居然可以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提出如此合理的解释和建议。他被深深震撼了。
在盈盈的建议下,潘总决定过完年就去一趟上海,直接去找印刷厂拿货。顺便再看看有没有盈盈说的那种国外进来叫做“漫画”的小人书。自己初中毕业就接下父亲的小铺,虽然生意一直有所盈利,但还是仅够一家老小吃喝。明年自己的小弟就要读高中了,学费又是一大笔支出,不搏一把,怎么能行。再者,盈盈的经历也让他看到了此中的商机。机会都到眼前了,怎能不伸手去抓呢?
盈盈和潘总商量了关于以后供货的问题,盈盈还专门写了个合同,强调在汉中地区只能供给她一家。潘总在听她解释完独家经销权以后,爽快的签了字。盈盈还透露了点以后会流行的小玩意给他。潘总算是对着个小小个子满是智慧的小姑娘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可是个商业奇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