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刘辨本身的一路兵马外,于陈留会盟的另外二十路诸侯,孙坚已背盟而去自不必说,卢植、皇甫嵩、黄忠、徐晃四路也不必考虑,剩下的各路诸侯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刘辨一时之间倒也把握不住。()
想将所有兵马都留下来也不现实,一则各路诸侯一定不愿意,必定群起反对,刘辨正须拉拢人心,当然不会如此不智;二则四方盗贼蜂起,各地还需兵马回去守卫,且有孙坚、郭太、刘焉、袁术等已公然不奉刘辨之诏,还需各路诸侯回去牵制;三则河南不堪董卓压榨,粮草早已不敷,而此前多耐兖州士族以及韩馥、陶谦等资助,如今已入冬季,再无新粮可收,若还不将兵马散去,恐怕就只能吃人肉了。
董卓虽然还有极多兵马,但也必定陷入粮荒,如今函谷关又在刘辨控制之下,自然无需再担忧西面的威胁,众诸侯的兵马也是时候散去了。
众诸侯讨董有功,刘辨自然不能不赏。好在刘辨虽然缺粮,但钱财却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由于董卓来不及搬走府库,其搜刮的大量财物以及先前刘宏聚敛的钱财还都趟在皇宫万金堂中,刘辨大肆赏赐也不会觉得肉疼。又将众人加官进爵,刘辨便有心将众诸侯赶离洛阳了。
当然,刘辨这么想,却绝不会说出来。而且正可利用这次机会试探众人之心,于是问道:“董贼已逃至长安,其虽战败,但麾下仍有大军数十万,朕意继续追击,不知哪位爱卿愿为国出力啊?”
众诸侯果然开始面面相觑,却无一人敢于应命。
沉默半晌,孔融出列道:“陛下,军中粮草早已不敷,倘若强行用兵,只恐引起士卒哗变。请陛下三思。”
孔融竟有这般见识?但在这个时候,刘辨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说这种话,这不正给了众诸侯借口吗。
好在曹操机警,道:“孔太守之言缪也,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
袁绍出列道:“陛下,诸兵疲困,进恐无益啊!”
袁绍!你到底什么意思?刘辨对袁绍本就不放心。
袁绍说完,众诸侯也赶紧跪下,齐呼道:“请陛下三思!”
看来这一招是没什么用了,毕竟现在的情形与历史上不同。历史上的董卓废黜、鸩杀刘辨,还劫迁刘协、焚烧帝都、盗掘皇陵、又将洛阳大户尽皆籍没入官,可谓人心丧尽,而当时的天子刘协手中却无半点权利,欲匡扶汉室,务必诛杀董卓,夺回汉帝,所以曹操才会不顾一切,孤军追袭。而现在,董卓连遭大败,刘辨却稳稳地掌握住了中央的军政大权,复兴汉室可以徐徐图之,曹操自然不会像历史上那般孤注一掷。
既然这样试探不出什么,刘辨只好再用另一招:“既然众意难违,朕也不勉强。但董卓依然势大,洛阳的防守太过薄弱,朕意重建北军五校与西园八校,所以,还须众卿各抽调军中勇士。”
朝议之举刘辨早就与曹操、卢植等心腹之臣通过气,卢植闻言自然赶紧出列:“重建北军与西园八校势在必行,非如此,不足以拱卫京畿,老臣愿将颍川儿郎全都献与陛下挑选。”
众诸侯中头脑明光者哪还不明白刘辨是与卢植唱了一出双簧,尚未想好推托之词,又听见曹操道:“皇甫太尉早有言在先,愿从军中遴选勇士充入北军。”
一看孔融就知道这老头没有什么野心,不愧是孔子二十世孙,颇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其实早就想出列,只是被卢植、曹操抢了先。曹操一说完,孔融就慌忙出列,激动道:“陛下,微臣也愿将北海儿郎献与陛下筛选。”
众诸侯算是明白了,答应刘辨吧,就会大损实力,可不答应吧,就说明自己不忠。于是,稍有野心的诸侯心中都颇为为难。
果然还是有人反对:“陛下,微臣虽然希望尽忠王事,只是兵马早已折损大半,只恨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说话者,正是河内太守王匡。
王匡被吕布大败,的确折损了大半兵马,倒也不是说谎。
不过却正好给刘辨借题发挥的机会,刘辨佯作不懂,问道:“爱卿需要那么多兵马作甚?”
哪有这么问的啊?王匡郁闷了:陛下,你就不能别这么直接吗?这可教我怎么回答啊?
其实王匡有自知之名,他不是在乱世逐鹿的料。不过自黄巾以后,各地太守有了募兵的权力,俨然成为地方上的土皇帝,谁不想继续舒舒服服的当老大啊!
王匡毕竟不是白痴,略微整理思路,答道:“陛下,河内郡乃洛阳东北边门户,白波军一直对觊觎河东,虎视河内,微臣本就不善兵事,倘若手中无兵,如何为陛下守住北方门户呢?”
刘辨闻言,右手托住下巴,装出一副思考状,道:“爱卿言之有理,这河内郡的确是紧要之地,不得不加强防守……”
王匡听到这里心内一喜:嘿嘿,有门!哪知刘辨接下来的话把他直接从云端上重重地扯落到了深渊之下。
只听刘辨接着说道:“既然公节不善兵事,以朕之意,公节不若回京任职吧,朕听闻爱卿与蔡伯喈甚厚,往后在洛阳,也不会觉得孤寂。”也不等王匡辩解,刘辨继续说道:“嗯!张儁乂虽然年轻,不过智勇双全,深谙兵道,这河内郡,就改令张颌镇守吧。”
王匡还待辩解一番,却见刘辨早就一改适才的犹豫模样,正襟危坐,英俊的脸庞上是不怒自威。王匡只好硬吞苦水,心里那个悔呀!早知道我干嘛嘴欠,干嘛非要说自己不善兵事啊!眼见已成定局,王匡还不得不强扭出笑脸,跪地谢恩道:“谢陛下ti恤微臣。”
“公节不必多礼,你为国操劳一生,是到时候享享清福了,平身吧!”人家王匡四十都不到,刘辨竟说他为国操劳一生,忍不住也暗赞起自己的脸皮来。
格去了王匡的郡守之职,还并未明言调王匡进京任何职,即便任九卿,也是明升暗降。众诸侯见刘辨几句话语,便抹消了一路诸侯,哪还敢把把柄留给刘辨,于是纷纷跪下,赶紧同意交出兵马供刘辨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