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回归
济州岛进入正轨了,时间也从五月跨度到了六月,方生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整整有一年了。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方生在干什么?或许还在兴奋自己成为穿越大军中光荣的一员吧,兴许还信誓旦旦的打算回到明朝当王爷。
只不过‘短暂’的挖矿生活给了方生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不是救世主,他和别人的区别只在于身体比较强壮,一样会死,一样会受伤,也一样怕死,一样怕受伤。
这给了方生务实的精神,他真正懂得,穿越不是某点那些YY小说里说的那般简单,他怕吃苦,更不想给女真人做牛做马,做奴隶做包衣,除了奋起反抗外方生没任何办法。
甚至于,去年的这个时候他方生连连升斗小民都不算,只是个卑贱到一塌糊涂的矿徒,没有自由,生存也是问题。
那时候的大明已经岌岌可危了,大厦将倾,腹地也烽烟四起。
可在崇祯五年,大明竟然有了起色,山东的孔有德打到莱州后一直攻不破莱州,虽然朝廷为此死了两个巡抚登莱巡抚,总兵、副总兵多人,参将以下更是不计其数,可好歹境内的这股叛贼被遏制住了,他们打不出山东那就只能等着大明回过头来调集兵力扑灭这股叛乱。
至于陕关的农民军,虽然依旧闹腾的厉害,可也没前几年那般严重了,虽然这些个反叛的逆贼合流成了几大股大的流贼,但那终究是流贼,大的局势上,甚至比年前都要好看一些。
至于关外的女真,兴许是朝鲜闹的太厉害,这些个蛮夷也就没怎么寇边过,最多是‘小打小闹’的在关外清掉几个大明的关堡,没有太大的战事。
因此朝廷还能空出手来调回囤积在山海关的关宁铁骑,最多月余就能到达莱州,灭掉登州的叛贼也就在反手之间。
朝廷重臣都高兴了,崇祯皇帝也高兴,朝廷的大臣们高兴的是大明的‘中兴之相’好歹有了个端倪,这至少证明在一众儒生名士的引领下,恢复大明盛世还是有指望的。
至于崇祯,他高兴的和那帮儒生又不一样了,就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总归,大明在崇祯五年的上半年,还算是顺风顺水,就好似眨眼间就能回到正德、嘉庆年前一般。
于是大明上下一阵‘歌舞升平’,该饮酒作诗的饮酒作诗,该享乐的享乐,至少北京城里依旧是太平盛世。
崇祯皇帝一高兴,难得从内帑中拿出一些银两分发了入关的关宁铁骑和北京城外的京营,这些个内帑远的有的是万历时候存留下来的部分,剩下的都是这几年各地矿监交上来的税银。
数量不多,平日也是拿来给崇祯皇帝和皇家公主,皇子们日常花费,如今拿出来犒劳兵丁,少不得的崇祯自己就得紧衣缩食一阵子。
带着关宁铁骑入关的吴三桂感激流涕,二话不说誓死效忠陛下,崇祯一感动,觉得忠臣难得,就给感动的哭了下来,紧接着就惹得一众君臣各个眼泪横流,就似大明的君臣泪腺都无比发达。
该哭的哭,不该哭的也哭,整个早朝比菜市场还热闹,最后还是崇祯自己看不下去了,把这帮君君臣臣给制止住。
吴三桂带着七千人关宁铁骑继续向莱州进发,朝堂里脑袋聪明些的都准备好了报捷信使,既然陛下喜欢,那这些做臣子理当顺着意思去做,两不耽误,吴三桂进贡的照拿,好话照说。
“还有多远?”方生站在船首眺望,一边问船上的老舵手。
“还有半天的海程。”老舵手憨憨的笑了笑,然后结结巴巴的道:“大人你已经问了四次了。”
方生也笑了笑,他自己都忘了已经问过第四次了,兴许是想的太多了。
如果仔细算算,他方生实际上只离开了陆地五个多月,离开大明时间长了点,可满打满算也就不到六个月。
六个月前刚从登州港跑到朝鲜义州的方生还基本没什么根基,这个时候了,方生好歹能凑齐上万人的青壮了。
能够航海的福船也破了两位数了,指挥的动的人手满打满算四万有余,即使这四万人连铁器都装备不全。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不如当初离开大明时候那般寒酸。
至于答应孔有德的船只,虽然还没凑齐二十余艘,但十余艘是有了,眼下孔有德形势越发危机,方生对他来说也就越发重要,他不敢动方生,因为这是唯一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