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科幻灵异 > 太子别动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出门带脑子

第四百四十四章 出门带脑子(2 / 2)

南宋诗人范大成写过“天上天堂,地下苏杭”的诗句。</p>

江南的秀丽风光、江南的富庶被人津津乐道。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提到“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可见江南地区在税赋上的重要性。</p>

同时,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又是大明的陪都,另有一套六部班底运作。每科进士,江南人总能占三成或者更多。朝中做官的江南籍官员无数。</p>

江南地区在大明政治、百姓生活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p>

然而,江南百姓对大明的感情……复杂。这要从大明立国之初太祖弄死张士诚说起。</p>

张士诚对江南百姓极好。</p>

什么好能让江南百姓惦记一百三十多年呢?</p>

赋税!</p>

朱厚照看过成化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的《水东日记》。大明文人很有个性,又喜欢著书,特别是记录下当代事件。《水东日记》用数字很直观了反应江南百姓对大明的复杂感情。</p>

“元耶律楚材定天下田税,上田亩三升,中田二升五合,下二升,水田五升。我朝天下田租亩三升、五升、三合、五合。苏、松后因籍没,依私租额起税,有四五斗、七八斗至一石者。苏在元粮三十六万,张氏百万,今二百七十余万矣。”</p>

朱厚照已经不是第一次感慨太祖于经济一途上的无知和幼稚。吐槽的话就不多说了。他对江南也没多好。他多次打压江南布业。估计在江南商人眼中,他和太祖属于一个档次。</p>

大明冒出资本的萌芽。在文人和商人还懵懵懂懂的时候,江南商人已经懂得投资学子为未来铺路。官商勾结的风气在江南尤其盛行。资本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倘若让资本掺和进了政治,老朱家的日子不会好过。朱厚照不打压江南商人还打压谁啊!</p>

纺织业是江南的支柱产业之一。朱厚照出于实际考量,也出于报复,要在北直隶再弄一个纺织业中心。谢迁竟然没当场表示反对,事后也没下绊子添麻烦,完成出乎朱厚照的意料。</p>

-------------------------------------</p>

“囚牛商行必须掌握重点行业至少一半的原材料,以拿到定价权。”谢迁反复念叨此话。</p>

太祖为了推广棉花种植,曾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又税粮亦准以棉布折米”。棉布能折米!江南田赋又是大明之最。江南人肯定选择种棉花!四年前徐老首辅闹了闹,江南的田赋开始逐年下调,可依然比其他地方高。</p>

一道政令,使得“鱼米之乡”江南自产的粮食无法养活江南人,年年需要从外地购粮。太子反复强调粮食的重要性,今年用缫丝逼迫江南同意恢复部分耕地面积。并许诺稳定粮价,向江南地区投放充足的粮食。</p>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p>

但今年江南地区长时间高温无雨,棉花提前吐絮,棉花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此刻正值棉花采摘。棉田减产,棉布产出必将减少,交了税后百姓所得无多。</p>

同时布商们又想到去年琼州被太子封锁,无法购买到足够的棉花投入生产。心中戚戚然。</p>

再有白莲教煽风点火,江南人对朝廷怨念深重。</p>

谢迁对着刘健几人苦笑:“若囚牛商行真掌握一半以上的棉花,江南必会出事。”</p>

最新小说: 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起源:格林神话 深空蔚蓝机甲武耀 末世多子多福:美女太多安全屋都装不下了! 奈奥斯特奥特曼 四合院我何雨柱是厨神 开局我变身刑天铠甲英雄救美 人在原神,开局拯救五夜叉 我做天师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