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门外有人叫道:“何姐姐何姐姐”
何彩屏走出门去,见门口立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正是锦绣坊的小群,忙笑道:“小群姑娘,谁差你过来的?”见小群一脸焦急的样子,不由问道,“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何姐姐,还真被你说中了。()今天一大早送过你这边来的丝线,有几种花色配错了。莫嬷嬷刚刚才发现出了问题,把管事的芸姐姐骂哭了,火急火燎的差了我过来取回原来的丝线。”小群连珠炮似的快速说道,“何姐姐,你有空没有?把今早送过来的丝线全拿给我,再去锦绣坊取些配好色的丝线来。”
刺绣里,丝线配色相当重要,几十种的色彩,稍有偏差,便会谬之千里,更何况这还是进贡的物品。难怪锦绣坊的莫嬷嬷那么紧张,大清早就差了人过来。
何彩屏看看屋里十几二十个绣娘,有些为难道:“小群姑娘,今早锦绣坊送过来的丝线我还没动,就放在桌子上,我取了给还你。只不过,今天林姐姐病了,我一个看着这里,实在走不开……”
“这……”小群看了看铺子里面坐着的十几二十个绣娘,知道此刻正是赶工的紧要关头,若没个人看着,用错了丝线,或是绣得不工整,返工重绣就会拖慢整个工程的进度。
“可是我那边,莫嬷嬷也催得紧呀”小群为难了。
“不就是跑个腿的事,这有何难?”苏文清笑着迎了上来,她听了一会,也听明白了,两方都要赶工,独独缺了一个跑腿的。
“何姐姐,”苏文清转向何彩屏道,“关于刺绣这些针线活我不大在行,这样子好了,你看着铺子,我跟小群姑娘过去一趟。”
小群喜道:“苏姑娘能跟我走一趟就太好了。“
于是,何彩屏把放置在右边角落桌上的丝线取了过来,递给苏文清。苏文清寻了个布袋装好,跟着小群上了停在林记绣坊门外的一辆马车,向锦绣坊行去。
说到锦绣坊,苏文清也只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马车从城南驶到城西,绕了半个扬州城,才到达锦绣坊。
一下马车,苏文清便呆了一呆。说到绣庄,苏文清在扬州住了几年,也看到过不少,但还真是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绣庄。
迎面而来的是一座装潢得异常豪华的两层楼阁,苏文清目测了一下,初步估计占地有五六百平米之多。气派的门楼,琉璃瓦飞檐,八角灯笼精致玲珑,门上一顶巨大的长方匾额,“锦绣坊”三个金粉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煜煜生辉。
门前停了一排的马车,排成了一条长龙,从车上下来的均是些衣着华丽的贵夫人和娇柔的小姐们。想必这锦绣坊除了承接皇宫大苑的订单外,也对外开放营业。
小群领着苏文清走进大门,穿过旁边的一条花香小径,便到了另一座二层的阁楼前。原来这锦绣坊共有前后两幢,前一幢开入对外做生意,后一幢就是绣娘上工的地方了。
后一幢相对而言,防守严密多了。大门前各站了一名虎腰熊背的家丁,对每个进出的人进行严格的盘查。苏文清心想,那两个穿着家丁衣衫的人,说不定是莫嬷嬷雇来看守门院的打手。
换句话说,这后幢的楼阁,就是一个工厂,那两名家丁,就是工厂的保安。
那两名家丁一见小群,马上换上一副笑脸,想必是熟识的:“哟,小群姑娘,这么快就转回来了?莫嬷嬷在里面等得心急呢。”眼睛往苏文清这边瞟了瞟,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小群冷冷地看了那两人一眼,道:“这位姑娘,是从林记绣庄过来换丝线的,是莫嬷嬷要见的人。”
一听是莫嬷嬷指定要见的人物,那两人家丁马上换上了恭敬的神情,鞠躬哈腰地把苏文清迎进了大门。
苏文清一踏进大堂,便明显地感到了这个偌大的厅堂的宽敞。五六百平米的空间里,一排排的摆满了绣架,上百个绣娘坐在绣墩上聚精会神地穿针引线。整个大堂寂廖无声,唯一听到的,就是苏文清等人走进来的脚步声。
大堂最前面的位置,摆了一张八仙桌,桌前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位年约五十的嬷嬷模样的妇人,这位妇人穿着墨绿色缎面锦纱小袄,满头珠翠,厚重的妆容掩去了眼角的鱼尾纹,眼睛却极为有神,透着精明强干。
小群一见那妇人,便迎了上去,道:“莫嬷嬷,这位是林记绣庄过来的苏姑娘,来换丝线。”
莫嬷嬷便抬了抬头,放下了手上的麻姑献寿彩绘茶盅,漫不经心地扫了苏文清一眼,呶了呶嘴:“小群,把这位姑娘带到后边的仓库去,给林记那边的丝线就放在二层格子架上。”
小群应了一声,朝苏文清示意,带着她朝后边走去。
原来这后面的阁楼连着一个大院子。院子里砌了几个大水池子,想必是用来涤洗衣物的,旁边的背光的一块空地上,整整齐齐地放置了几排竹架上,上面架了些粗圆的竹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