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逐鹿大明 > 第四十一章:庙堂之争

第四十一章:庙堂之争(2 / 2)

正在此时,却见朱权身后的那名面上略带病容的老者,轻轻咳嗽着走出队列,躬身道:“微臣徐达有本上奏。”

朱权眼见此人果然便是徐瑛的父亲,魏国公徐达,不由得心中一凛。

徐达朗声道:“微臣月前巡视居庸,山海二关,深觉其城墙还不够高大,坚固。故此恳请陛下降旨,让户部再增拨白银五百万两,用以增修山海关,居庸关两处要塞关隘。”

朱元璋戎马一生,如何不知在这等险要之地构筑雄关要塞,借以防御塞外北元骑兵的重要之处?心中虽是极为赞同徐达的建议,却是没有当即应允,转头看了看徐达对面那一排身着一品仙鹤服饰的文官,问道:“列位爱卿可有什么看法?”

“微臣王靖以为魏国公此举不妥。”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官员走出文官队列,躬身奏道,正是户部尚书王靖。

王靖看了看徐达,朗声道:“魏国公自洪武元年以来,兴修长城,主持重建居庸关。洪武四年,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创建山海关,内设山海卫。历年来修建关隘要塞,耗费钱粮物资无算,本朝开国还不到二十年,陛下ti恤百姓,实行轻徭薄赋,户部已然是竭尽全力,捉襟见肘。此时若是再增拨白银数百万两用以增修山海关,居庸关。国库,太仓只怕会是不堪重负了。”

朱元璋微笑着不置可否,却是转头对太子朱标道:“标儿,以你之见,该当如何?”

朱标却是面露为难之色,他内心中比较赞同户部尚书王靖的看法,但另外一方面,他虽是不通兵家之事,可对徐达的为人和见识素来敬服,见他如此重视此事,定有原由。此时听得朱元璋如此问,却是左右为难了。

徐达自称病辞去中书省左丞相和五军中都督之职后,除了定期视察边关要塞的修筑之外,便是在家闲居养病。今日抱病上朝,实在世因为山海关,居庸关地势极为险要,放心不下,今日才抱病上朝,郑重提出此事。此事眼见得太子朱标一副为难的神态,心道:若是太子殿下当众赞成王靖之言,只怕朝中文官便要纷纷附和,阻挠了关塞的修建。想到这里,忙接道:“若是户部实在为难,不妨暂时搁置居庸关,调拨白银两百万两,用以加固山海关。辽西走廊面海倚山,自古以来便是从中原到东北的交通要道,山海关其地大山北峙,巨海南浸,高岭东环,石河西绕,形势险要诚天造地设,在此驻守精兵数万,便足以遏制异族入侵我中原腹心之地。”

“以魏国公此言,咱们大明朝目下的雄兵百万,骁勇惯战之将,便都成了摆设不成?非得背靠坚城,才能击溃北元的入侵?”随着话音,一个青年文官走出了队列躬身奏道。正是王靖的门生,礼部侍郎李宪。

王靖听得自己门生口出如此言语,支持自己,心中却是不喜反忧,微微皱着眉头,侧头看了看自己的这个门生,心道:“李宪毕竟年轻气盛,不知轻重,今日朝会就事论事,尽可畅所欲言。但此等公然挑衅军中将领的言语,却是大大的不该了。

果不其然,除徐达以下的数位军中将领听得此等言语,面上都流露出怒意。徐达等三公身后一个青年将领走出一步来,凛然奏道:“北元丧家之犬,不足以惧,目下我大明朝边关皆有雄兵悍将,来多少咱都能灭他多少,足以保得朝中手无缚鸡之力的大人们平安。”

朱权听得此人言语甚是熟悉,忍不住转头看去,只见此人面上有一条淡淡的的疤痕,一脸精悍之色,身着二品狮子武官服色的青年,正是自己的对头蓝玉。不由得心下有点好笑,心道:蓝玉这小子虽是面目可憎,但如此言语,倒也正适合对付这帮酸秀才。想到这里,心中对蓝玉的恶感稍减。

李宪听得蓝玉如此嚣张的言语,忍不住大怒,正想反唇相讥,却见自己的座师,户部尚书王靖微怒的瞪视着自己,神情不善,便不敢再多言语,只得隐忍不发,退了回去。

(<div>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