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逐鹿大明 > 第一百四十一章:苛政猛虎

第一百四十一章:苛政猛虎(2 / 2)

朱元璋沉声说道:“咱们大明朝的都城,定在这应天,也有二十余年了。朕最近有个打算,想把这都城朝北挪一挪,另外选个地方。”

朝中文武百官中,除了魏国公徐达,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以及六部尚书,事先曾经得到朱元璋通气之外,其余陡然闻得如此“噩耗”,顿时如丧考妣,心中大急,纷纷出列反对,有的说应天乃是六朝古都,虎踞龙盘之下,乃是帝都的最佳地势。有的说迁都势必将南方人口大举北迁,无数黎民百姓定然难以接受,如此扰民之举,定然不得人心。反正理由都是冠冕堂皇,极为站得住脚,总之就是一个意思,不想挪窝。

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都是太子朱标的心腹,昨夜曾被召进东宫商议此事。这三个人深知迁都乃是涉及国本的军政大计,到了此时心中依然没有决断下来。方孝孺和黄子澄倾向于不迁,而齐泰深思之下,比较赞成迁都北平。

朱权身后的徐达,冯胜,傅友德军事方面的见识,远在一众文武百官之上,如何看不出这迁都对于大明朝利大于弊的地方?徐达和冯胜经过昨夜的深思熟虑,出言反对迁都,不过言辞也并不激烈。只有傅友德深知迁都对于大明朝控制稳固北方诸省,经略辽东具有举足轻重的深远意义,一力赞成迁都。

徐达转头看了看身后的傅友德,心中叹了口气,微微汗颜忖道:傅兄弟生性刚直,不知避忌,却是远胜于我了。

朱权眼见徐达和冯胜不赞同迁都,心中奇道:难道徐帅和冯帅看不出迁都对于后世巩固边疆的深远影响?他经历了许多军国大事之后,看问题已然不是那么表面化,脑海中突然回想起自己的师傅秦卓峰曾和自己说过的一个故事,南宋中兴四将中的韩世忠,其实未必是贪财好货之人,但却主动找宋高宗要地要房子,以表示自己绝无不臣之心。心中陡然明了,暗暗叹道,徐帅和冯帅哪里会看不出此中玄机,只是他们不想表现得和皇帝陛下一般英明而睿智罢了。朱老爷子想做的事情,基本无视有多少人赞成和反对,只要想好了就要做到,天塌下来也是阻止不了。做臣子的不要太聪明,和皇上的见识都一般了,绝非好事儿,这或许就是讲究君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永远也走不出的怪圈。自己这个来自于后世社会的人,不也只有随波逐流,遵循这个社会人人遵守的规矩,君臣之礼么?在这大讲什么民主和言论自由,基本就是找死。

蓝玉听得迁都之事后,皱起眉头没有说话,心中暗暗想道:迁都?北元皇帝托古斯帖木儿还拥有二十余万大军盘踞漠北,不收拾了怎么去迁都?他一生自幼长大成人,直到此时,几乎都是生活在大明开国元勋,姐夫常遇春的光环之下。最不喜欢的就是谁在说起自己的时候,都看成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心中对此事深以为耻,日思夜想就是能得到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证明自己的将帅之才,绝不亚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的机会。而这统率大军征伐北元皇帝,无疑于是一个千载难逢,绝不容许错过的绝好机会。所以他对迁都没多少兴趣,下一次北伐大军自己能担任什么角色,才是他最为关切之处。

朱元璋冷冷看着一众群臣的表演,过了片刻后陡然喝道:“够了。”殿中群臣眼见他发怒,顿时都鸦雀无声,噤若寒蝉一般。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div>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