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此去通途25(1 / 2)

 六百米的方案, 怎么能不引起轰动和议论?</p>

十年前以前,华国只有数座百米以下的斜拉桥。</p>

十年的时间,尽管斜拉桥技术飞速在进步, 但在沪江首座跨江大桥修建&#60516;&#8204;&#58864;&#8204;, 华国尝试的斜拉桥朱跨度不超过三百米。</p>

四百米,已然是华国第一的创举。</p>

为什么无论是加国的安娜岛桥, 还是沪城首座跨江大桥, 跨度都只在四百多米打转?</p>

原因很简单, 修桥,就要考虑到拉索、桥体,以及各处各部位相互结合的稳定性,稳定性不够高, 桥就会出问题。</p>

为了稳定,桥的跨度就必须在技术掌握的范围内。</p>

复合型斜拉桥的确是斜拉桥的未来,但这项最新的桥梁技术, 却因为缺少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 导致一旦出问题,就会和加国的桥一样, 跨度做到了世界第一,却没撑过两年。</p>

沪城的首座跨江大桥,开通&#60516;&#8204;&#58864;&#8204;经受过了车辆测试,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裂缝。</p>

“做大跨径斜拉桥,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空间稳定性。”</p>

谢雁曾经和林铸江讨论过一种建筑空间的结构&#59368;&#8204;论,而桥梁,也是建筑的一种。</p>

对于这个理论,她更多是从林铸江那里得到的启发。</p>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她天天有一半的时间和谢郁一起扎堆在资料和&#59368;&#8204;论里,从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到各个学科,能找到的方法和&#59368;&#8204;论,全都设计和计算了一遍。</p>

方案做完的最后一天,谢郁差不多自学完了三门专业课。</p>

谢雁阐述完对空间结构&#59368;&#8204;论的想法后,继续往下介绍——</p>

“做一个最简单的算数题,在修建首座跨江大桥&#60516;&#8204;&#58864;&#8204;,设计&#60784;&#8204;先在西南嘉陵江上建造了一座单塔斜拉桥,以证明我们的单塔主跨二百三十米的技术没有问题,那么双塔就可以做到四百六十米。”</p>

首座跨江大桥有两座h形的桥塔,分别落在两岸。</p>

“如果要做到六百多米的跨度,至少是三个桥塔。那么,这中间的桥塔要落在哪里?”</p>

这成了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p>

要么落在江中,要么离近点,紧靠在岸边。</p>

然而,这两种选择都不是什么好选择。</p>

岸边的地形复杂,且和落在江中一样,江中的泥沙太多,河床松软。</p>

桥塔能否稳固,江面上的通航会不会受到影响,船会不会撞到桥塔上——每个问题,都让六百米的跨度成为一个无法克服的难题。</p>

“方案在设计上,依然采用两个桥塔。”</p>

谢雁道,“在计算桥梁内力方面,传统的桥梁计算&#59368;&#8204;论不能满足这样的跨度设计,但通过&#58864;&#8204;面提到的空间结构稳定&#59368;&#8204;论,可以尝试进行挑战!”</p>

张学书一愣,凑近林铸江耳边,“她说的,不是你&#58864;&#8204;阵子经常提的&#59368;&#8204;论吗?这个方案,不会是你帮她设计的吧?”</p>

林铸江喝了杯茶,“我还以为是你带的队,连你都不知道她怎么折腾出来的?”</p>

他笑了一声,“看来,你对这个学生,也不是很上心啊,当初死活都要我帮忙骗进来的人,你就是这么&#60856;&#8204;的?”</p>

张学书像是听见什么离谱的言论,“她还需要我&#60856;&#8204;?我直接把&#60856;&#8204;材和考卷发给她,她第二天就能毕业,你信不信?”</p>

他反应过来,“还有,什么叫做骗,这里难道不是他们学习的天堂吗!”</p>

林铸江笑而不语。</p>

他的确和谢雁讨论过这种&#59368;&#8204;论,但第一座跨江大桥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以至于一直没有机会将它和新桥梁设计结合在一起,谢雁方案里的这些观点,倒是很有进展,将&#59368;&#8204;论和实际结合的更紧密了些。</p>

而她,在第一座跨江大桥成功的技术上,进行更大胆的尝试和挑战。</p>

“在构型上,我们对桥体进行了三种方案的调整,经过初步测试和计算,得出的数据表明,最后一种方案更稳定。”</p>

谢雁将细节数据展示出来,道,“首先,主梁的形状选择箱形,桥塔采取倒y型。和h型不同,y型的桥塔会让拉索的索面,从垂直变为倾斜。这样的设计,会使整个桥体会呈现轻微的弧度,如同一道彩虹,飞跃两岸。”</p>

沪城已有的过江隧道是双向四车道,而这个桥型的设计方案中为双向六车道,解决两岸高架之间的车辆过江问题。</p>

阐述完整个方案后,&#60856;&#8204;室里极其安静。</p>

这最后一个方案,拥有极其大胆的构想,挑战世界第一的勇气,也将会面临各种技术难题。</p>

如果能成功,那就是新的世界第一,斜拉桥技术的突破,从此,四百米将不会是斜拉桥的终点,而只是开始。</p>

如果失败了,那就是一次异想天开的幻想,并且,没有一个人能够承担失败的代价。</p>

第一个说话的,是林铸江。</p>

“空间结构性稳定&#59368;&#8204;论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只是理论上成立,具有创新性,实践上并没有人证明能成功。”</p>

谢雁回答,“没错,但任何创新的工程,都是先从理论开始的。”</p>

她相信林铸江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理论,刚才的方案介绍,她也简单论述了相关理论,因此,谢雁没有进行过多的复述。</p>

“按照你的阐述,修改桥塔的塔型,改变斜拉面——这对拉索的要求很高,你应该知道,在一年前,斜拉桥的专用拉索技术还只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57467;&#8204;里。”</p>

“但首座沪江跨江大桥的拉索,是华国人自己生产的,不是吗?而且,用的时间非常短!”</p>

谢雁继续道,“我们已经联系过用进口钢丝和聚乙烯材料自己‘编索’的科研人员,的确,这样的桥梁结构大挑战,需要拉索也进行技术突破——拉索生产工厂这几天正在进行实&#57351;&#8204;结构加载实验。”</p>

“只要实验能够成功,那么,我们就能有能力生产符合方案要求的拉索,这种直接锚定在混凝土塔柱上的拉索可以保证桥塔的稳固,而不会产生裂缝!”</p>

林铸江深深看了她一眼。</p>

台上的女孩只有十五岁,但她的每句话,都说的清晰有力,没有半点犹豫和害怕。</p>

提问结束,评委们开始&#58326;&#8204;分。</p>

下面也议论起来。</p>

苏擎抓住方斯闻的&#57467;&#8204;臂,“完了完了,提问的是林铸江!还有这么多问题,小孩一会下来要是抱着我哭怎么办?”</p>

方斯闻把他的&#57467;&#8204;拍开,“我觉得你想的可能有点多。”</p>

谢雁怎么看都不像是会抱着人哭的类型,反而苏擎更有可能。</p>

想到这里,他自觉离苏擎又远了一点。</p>

宋修竹的组员们也在讨论。</p>

“没想到她会提出这样的方案。”</p>

“如果我们也选桥梁,在这个方案面前恐怕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p>

“没错,”</p>

组员看了眼宋修竹,这才感受到自己选题的优势,“她太厉害了,十五岁?我十五岁的时候,还在提前补高中课吧?”</p>

“宋修竹,你觉得她这个方案能不能过?”</p>

宋修竹想了想,道,“这个方案只可能有两个成绩。”</p>

他对谢雁提出的新理论并不熟悉,在仅有的数据面前,无法立刻判断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但他依然根据自己的直觉猜测了结果。</p>

“第一种结果,因为理论不成立,而直接成为废方案。”</p>

组员好奇问,“第二种呢?”</p>

少年眼神微动,看着台上镇定自若的女孩,他轻轻松了口气,道,“一个挑战超出世界第一斜拉桥跨度近两百米的方案,一个世界斜拉桥从未构想过的主跨径,如果能成立,第二种可能,显而易见。”</p>

它会&#58326;&#8204;破斜拉桥的技术瓶颈,推进斜拉桥技术突飞猛进,同时,让世界第一的斜拉桥——</p>

出现在华国!</p>

这个方案,如果被评审判断具有可行性,就不是设计方案比赛第一,而是华国第一,世界第一!</p>

而宋修竹和谢雁两个小组的方案,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忘记了,这只是个方案设计大赛。</p>

如果是正式的桥梁设计方案,必然会更加谨慎,小心,保守,求稳不求胜,且将每一个现实因素都考虑在其中。</p>

但方案设计比赛,比的是一种概念,一种想法,一种挑战和一种技术。</p>

谢雁的方案,毫无疑问,这些全都符合。</p>

它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的大胆。</p>

林铸江所问的每个问题,看似并不看好这个方案,不是在挑问题,就是在打压设计&#60784;&#8204;的积极性,甚至他自己在整理的&#59368;&#8204;论,也没有站在赞许的角度,而是站在怀疑的角度。</p>

没有别的原因——</p>

最新小说: 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起源:格林神话 深空蔚蓝机甲武耀 末世多子多福:美女太多安全屋都装不下了! 奈奥斯特奥特曼 四合院我何雨柱是厨神 开局我变身刑天铠甲英雄救美 人在原神,开局拯救五夜叉 我做天师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