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棉衣棉被很难抵御那里的严寒,即使加上一些羊皮袄也不一定有效,刘子秋想到了羽绒服。一道圣旨传往全国各地,大量收集各种羽绒,尤以鸭绒、鹅绒为最佳。当然,野鸭绒、大雁绒甚至天鹅绒那就更好了,只是数量有限。在这样一个纯粹依赖手工的年代,要收集大量羽绒算得上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幸亏现在已经进入农闲时节,百姓们倒是有许多时间。在各地官府的发动下,几乎所有的百姓都行动起来。
除了收集羽绒,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准备干粮。干粮主要由两种腌肉和炒面这两种食品组成,腌肉由漠北和西域各部落提供,炒面则是军队将士利用训练的间隙自己炒制而成。所有的干粮并没有立刻派发给部队,而是陆陆续续运往蓟县储存起来。
蓟县是涿郡郡城所在地,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城,那里有杨广修建的一座行宫,叫做临朔宫。不过,临朔宫中的宫女、太监都已经被遣散,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宫室。如今,这座临朔宫已经被改造成一处粮仓。在临朔宫的地下挖了一个巨大的冰窖,腌肉、炒面就存放在那个巨大的冰窖内,即使过个年取出来,照样可以食用。
还有其他许多战略物资也在逐步运往蓟县,整个蓟县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前线基地。这种运输,整个冬天就没有停止过。因为北方降下大雪,运河河面封冻,完全依靠人挑马拉,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新成立的辎重运输队就成了这项任务的主力,刘子秋在西海战役中“发明”的雪爬犁也在这里得到了大量使用,又从漠北调来了许多牛马。即便如此,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运输工作依然没有停止,足见运输量之大。这只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至于让将士们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到当地去接受严酷的训练。攻打高丽,刘子秋虽然不可能像杨广那样动辄便是百万大军,但二十万兵马是少不了的。他不可能真的把二十万人马都放到那边去适应,如果这样的话,当地的后勤补给也负担不起。刘子秋只挑选了五万人调往柳城郡,这五万人将会在明年攻打高丽的战争中担任主力。
……
内阁忙于修订科举考试的规程,刘子秋在积极备战,册封大典的事情众人也就无暇谈起,直到春节临近,洛阳城又再次热闹起来。春节是汉人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和元宵、端午、七夕、中秋一起,被刘子秋定为全国的五大法定节日。当然,在西域、漠北以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当中,也有他们自己的节日,刘子秋并没有加以干涉。只是这五大节日却是全国性的,无论本族的风俗习惯如何,都必须普天同庆。
而在五大传统节日当中,春节又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来自西域、漠北的一些部落首领,也纷纷应邀出席在洛阳举行的盛大庆典,让洛阳城中多了许多异族面孔。这些部落首领都由礼部出面统一接待,朝廷又调派了一批兵马负责维持秩序,倒也相安无事。
除了这些首领,还有许多来自各地的商人也在这时候来到洛阳,甚至有不少来自波斯和更西边的商人,这些金发碧眼白皮肤的家伙,应该算得上是真正的胡人了。毕竟春节是华夏人的节日,对于波斯人和更西边的人来说,他们无所谓过不过春节,但也不会放弃这样一个热闹的机会,毕竟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商机。
在所有首领和商人当中,地位最高的无疑是来自漠北的四大可汗,也就是来自东突厥的阿史德族可汗穆林、阿史那族可汗咄宓,来自西突厥的薛延陀可汗薛世雄、阿史那族可汗达曼。
这四人当中,又无疑以穆林的地位最高,因为他的女儿穆朵丽现在是刘子秋的嫔妃。虽然只是一名贵人,但刘子秋的嫔妃不多,不算上谢沐雨的话,也不过寥寥五人而已,这样一看,穆朵丽就很了不得了。礼部官员对穆林也是最为尊敬和客气,而且穆朵丽知道父亲到了洛阳以后,也亲自前来拜望,更赏赐了许多金银财宝和一批兵甲,令另外三位可汗分外眼热。
中兴三年腊月二十四,刘子秋在西苑景明院设宴款待四大可汗。尽管包括魏征在内的许多大臣都对漠北的游牧部落不屑一顾,但刘子秋却对那里极其重视,这样做也是表明自己的一个态度。谁曾想到,在这次宴会上,西突厥可汗达曼却提出一个让刘子秋不可接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