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古來有之。而在古时。崇拜是指对神灵的虔诚信仰和膜拜。重点在拜之一字。到了后來。崇拜才寓意为对某人某物的炽烈向往。
这种向往其实并沒有那么遥远。若放低了來说。崇拜的对象只不过是衡量梦想与自己距离多远的一个标的物。你崇拜的。必定是你所沒有却又像得到的。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这世间最逆天也是最强大的一个孩子。莫过于“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比你聪明。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比你好。别人家的孩子比你听话。别人家的孩子娶的媳妇儿都比你的贤惠。等等等等。
这就是一个对比。崇拜的关键也就在于对比。在这种与崇拜对象的对比之中。能够让你认清自己与之差距多少。能够为你提供动力。这才是崇拜的积极意义。
既然是这么个意思。那么说到汴京城中会有很多人崇拜苏牧。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在别人看來。苏牧的诗词天赋和才华是毋庸置疑的。流传出來的每一首都足以流芳百世。
而大焱是文人的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梦寐以求有朝一日能够名扬四海天下知。那什么时候才算成功。
看看苏牧吧。如果能有他的一半。估计也就算得成功了。如果能够跟他一样。成为他那样的人。那么也就算是知足了。
这就是一种对比。就是崇拜的意义所在。
当然了。这只是充满了积极正能量的崇拜。也有很多人在崇拜之中扭曲和沉沦。将崇拜变成了另一种东西。嫉妒和忿恨。
苏牧的诗词确实无可挑剔。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每首诗作风格迥异。便如同并非出自一人之手那般。这也使得苏牧饱受诟病。许多人都纷纷猜测苏牧不过是欺世盗名。诗词都是剽窃而來。说不得背后有个团队在为他搜罗这些佳作。
然而这种事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人能够压制内心的嫉妒。客观地去看待这件事情。
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生存环境这种。心态也是截然不同。感悟自然也不同。所作诗词的风格自然会跟着发生变化。老夫还有聊发少年狂之时呢。更何况苏牧这样风流得意的有为青年。
品鉴诗词这种东西。便如同听一首歌。如果摒弃所有的外在因素。单纯去聆听。那么能够欣赏到的也只能是干巴巴的歌唱技巧。
可如果你知晓歌者的人生经历。或者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故事。那么就会忽视歌者的歌唱技巧。更多地去追求歌曲之中的意境和情感。以寻求那种灵魂上的共鸣与慰藉。
这就是同样一首词。为何李师师等花魁与其他女子唱出來。却体现出不同意境的因素之一。
而苏牧每一首诗词的问世。随之而來的还有他创作这些诗词之时的故事。如果将这些故事都考虑进去。那么苏牧风格多变的质疑也就不攻自破了。
因为他的每一首诗词。都是应景而生。极其符合他当时的心境。可以说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饱含着苏牧人生的一段传奇经历。这样的诗词读起來。才越发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也正因为这些因素。偌大的汴京城。整个大焱帝国的首善之地。出现很多文人。崇拜从江南而來的苏牧。也就不足为怪了。
鲁国公曹顾想要通过宴请苏牧來向官家表态。自然不可能偷偷摸摸请苏牧來吃顿酒就了事。从这个层面上考虑。甚至越是高调。效果便越好。
人都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苏牧身为绣衣暗察。一直觉着应当低调行事。不便透露于人前。保持着足够的神秘感。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烦。让人挖出自己的身份來。
可对于曹顾这种层面的大人物。确认为大隐隐于朝。闻达于天下。坐实了第一才子的名头。谁还会怀疑你竟然是个密探。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如同越危险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那般。剑走偏锋兵行险着。却又有着不凡的效果。
有鉴于此。在曹顾的推波助澜之下。苏牧在汴京的消息不胫而走。而国公爷即将宴请苏牧。并邀请诸多才子佳人作陪。共襄盛举的小道消息。也就喧嚣尘上。
有人说第一花魁李师师一直钟爱苏牧的词作。作为汴京城色艺双绝的倾世佳人。李师师的席位是如何都省不掉的。
也有人说。周甫彦与蔡京走得近。更是得到官家的赏识。于情于理。都该作为汴京文坛的代表。获得一席之位。
也有人说王锦纶等一帮杭州故旧(www.hao8.net)。无论与苏牧有什么龃龉。为何展现出苏大家的大度宽容。也是要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