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们家里忙完,可以继续过来做工……如此一来家里和賺钱两头都可以兼顾到。”
这种模式并非文易想出来的,前世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就经常雇佣本地农民,从事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
家里没活了就过来赚点外快,家里忙了和工头说一声就可以走了,等家里活干完再过来。
而且这些人的工资还不低,每天一百多到三百不等,如果是经常来的学会了一点技术工资更高,一年算下来不比进厂打工赚的少。
缺点就是累,因为这种一般都是体力活。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当前东宁岛的情况,能最大限度的把百姓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完成国家基础建设。
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积少成多不知不觉一年计划就差不多完成了。
通过雇佣劳动,国家发行的钱币进入百姓手中。
有了钱百姓就有了消费能力,工匠见有利可图就会生产更多商品……从而激活商业。
商业发展了国家能征收更多税……国家拿着税收能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从更远一点来说,这个模式一旦形成,就可以学习张居正一条鞭法,把徭役折算成钱从地税里收,进一步缓解无产者身上的压力。
当然,采用这种雇佣模式有一个先决条件,国家必须有足够的钱。
文易有钱吗?
不算多,但足够应付眼前的局面了。等明年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展开之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钱流入。
到时候把这些钱融掉做成大唐通宝……唐国只会嫌钱多,不会不够花。
到那个时候他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把大唐通宝送到国外去,让全世界都使用他们的钱。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乱世钱币的种类混乱,各个实力都会通过造钱来搜刮民财。
讲究一点的如东晋,钱币的质量会好那么一点,不讲究的入秦国造的钱又小又薄,五六枚加起来还没有一钱重,却当成一文钱来花。
结果就是汉朝的五铢钱反而成为民间最认可的钱币,各国自己造的钱都没人要。
大唐通宝虽然只含有四成铜,但从做工还是品相都远超其他国家的钱,连五铢钱都要逊色不少。
一旦流通开来,民间老百姓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等百姓认可的大唐通宝的含金量,自然而然的就会对唐国产生一定的信任,为文易接下来的计划打基础。
国家就好像是由一个又一个相互套在一起的环组成,动了一个环很多环都会受到影响。
有时候看似好不想管的事情,真去做的时候才发现相互之间的羁绊居然如此之深。
众人详细了解过这种雇佣模式后,也不禁深深的被文易的奇思妙想折服。
这位大王的想法太天马行空了,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关键是他想的办法都特别好用。
找到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办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