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下殿来到长乐宫。
窦太皇太后早已经得到禀告,在宫内等待。这件事情窦太皇太后还是有些担心,自己的孙儿刘彻虽然已经展示出雄才伟略,但毕竟年纪尚青,真担心他一时冲动在朝堂上做出欠考虑的行为。
刘彻迈步来到宫中,看见皇祖母在殿内安坐。虽然看起来有些苍老,但精神很好,锦绸裹身宫女在一旁侍候着。
看到刘彻进来,窦太皇太后脸上笑容舒展,皱纹看起来更深了些。手伸出来向刘彻招手道:“今日不用行礼了,来我身边坐。”
刘彻听到皇祖母的话,也面带笑容口中应道:“好”。
刘彻来到窦太皇太后身边,就被用手拉着坐下。窦太皇太后仔细看看刘彻,心中不免感慨,自己的孙儿果然是少年英雄,面相不凡。然后开口对刘彻说道:
“孙儿啊!今日年节你突然召集众大臣不知道所谓何事啊?”
刘彻知道皇祖母要问,心中早有应对。就说:
“匈奴使臣突然来到,孙儿一时不知如何处理为好,便紧急召唤大臣们商议。”
窦太皇太后听到刘彻这样说,心想刘彻处理事情越来越稳重,心中满意。拉了拉刘彻的手,然后说:
“匈奴来使,每次到来都为一件事情,这也用不着惊慌。这次大臣们可有不同意见吗?”
刘彻听到窦太皇太后这样说,心中暗暗觉得其有些守旧。
“大臣们认为,应当顺从祖上行为安排一位宗室之女“和亲”然后给与“赏赐”。这样即可保存朝廷颜面,也可避免战事。”
窦太皇太后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刘彻看到皇祖母如此动作,心中暗想:皇祖母如今年纪越来越大,思想守旧,自己顺着她讲也不要再让她“操心”了。
“孙儿以为如何?”
窦太皇太后突然问话刘彻。
“孙儿以为,这样甚好。”
刘彻答道。
“甚好!”
窦太皇太后的表情突然凝固。
刘彻察言观色却不知皇祖母这是何意?
“孙儿过了年已经20岁了吧!”
窦太皇太后岔开话题。
“是的”
刘彻点头说道。
“孙儿怎么未老先衰。”
刘彻听到窦太皇太后这样说,心中不免一惊,不知太黄太后这是何意,怔怔的看着自己的皇祖母。
“孙儿可知皇祖母为何喜好“黄老”之学?”窦太皇太后继续说道。
刘彻摇头不语。
“众人都说“黄老”之学将就“无为而治”,以我看来这只是其表面。“黄老”之学更注重“因势而为”,万变不离其宗。现在大臣们都崇尚“儒学”。我看以目前朝堂时态也未尝不可,今日匈奴人“犯边”派使,就更要讲“韩非”之论。因时而定国策,因人而定用法。孙儿如果“人云亦云”怎么做千古一帝。”
一番话说出来,让刘彻惊讶万分。“千古一帝”自己从未想过,以前自己只是想北击匈奴,平定南蛮。这就已经超越“文”“景”了,如今自己皇祖母让自己做“千古一帝”,心中更泛起阵阵波澜。
“那今日匈奴之事,应该如何办请皇祖母启示。”刘彻问道。
“当战则战,要战便战。”
窦太皇太后不急不缓的说道。
“做人要向直中曲,做事要向曲中直。孙儿千万不要被大臣迷惑!”
一席话让刘彻思虑良久,一直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想不到皇祖母简单几句话自己还需学很久!刘彻心想。
刘彻又继续和窦太皇太后谈论了很多,也涉及了很多大臣的运用……。
临走的时候窦太皇太后又拉住刘彻的说委婉的说:
“孙儿已经成人,皇祖母在世时间不长了,我很期待看到一个真正的“大汉王朝”。”
刘彻回去之后,一个问题就一直围绕着他什么是真正的“大汉王朝”。
第二日,单于使臣在常侍的带领下来到未央宫门口。一排排羽林尉盔明甲亮,目不斜视,立在未央宫门口两侧。进入大殿,只见汉武帝刘彻高座殿上,文东武西列立两厢,气氛肃然。
常侍悄悄站在匈奴使臣身边说道:
“汉朝礼节,见到天子应下跪行礼。”
匈奴使臣听到常侍的话,弯腰抬手按照匈奴人的礼仪,向刘彻施了一礼。说道:
“大匈奴君臣单于使臣伊儿单,拜见大汉皇帝陛下。”
“你叫伊儿单?”
刘彻问道。
“回大汉皇帝:使臣伊儿单。”
匈奴使臣伊儿单答道。
“你这次来我汉朝所谓何时啊?”
“奉君臣大匈奴君臣单于指派,来向大汉皇帝进献国宝。并请求一位公主赐婚我君臣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