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春节(2 / 2)

第二,元旦开笔。元旦,丑时,皇帝拈香行礼后,在爆竹声中,到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处开笔。这个习俗始于雍正年间,以后各帝都仿行。其制:每岁元旦子时或丑时,在明窗处桌上设"金瓯永固"杯,内注入屠苏酒,摆设玉烛,亲自点燃,用红漆雕云龙盘,上放一古铜质的吉祥炉,据笔薰于炉上,先蘸朱墨,写吉语数字,后用毛笔蘸墨,再写吉语数字,以祈求在新的一岁里,政和事通。所用笔的笔管皆镌有"万年青管"或"万年枝"字样。现档案中尚存有很多元旦开笔的吉笺。如嘉庆元年(1796年)元旦开笔笺为洒金朱笺,中间一行红字为"嘉庆元年元旦良辰,宜入新年,万事如意",右行黑字稍小为"三阳启泰,万象更新",左行黑字为"和气致祥,丰年为瑞"。

第三,元旦祭堂子。堂子是满洲祭神祭天的庙堂。在今东城正义路北口,后在今贵宾楼附近。每年元旦,皇帝要谒堂子。寅时(4时左右),由礼部堂官至乾清门奏请,皇帝着礼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大臣10人,后扈大臣2人。豹尾班执枪、佩刀侍卫20人,佩弓矢侍卫20人,扈驾前往。沿途街道清扫,警戒,午门鸣钟,卤簿前导。不参加行礼的汉人百官及外藩蒙古王公台吉等,都穿朝服跪送。导迎乐和鼓吹乐设而不作。至堂子后,皇帝率从祭群臣在圜殿前拜天,行三跪九拜礼,然后出门乘舆,导迎乐奏乐回銮。不参加行礼之百官跪迎,午门鸣钟,皇帝回宫,享奉先殿。

第四,享奉先殿。紫禁城内奉先殿是皇帝祭祖的庙堂。其制:有日献食、月荐新、朔望朝谒、出入启告,遇列先帝、后诞辰,列帝、列后忌辰及各令节、庆典,于后殿上香行礼;遇当朝皇太后、皇帝诞辰及元旦、冬至、国有大庆,则移列帝、列后神位于前殿祭享。如皇帝亲享,须在前三日斋戒,进祝版,宰牲,设中和韶乐及乐舞。皇帝跪,司祝读祝文,皇帝三拜。礼毕,还宫。

第五,皇帝早膳。皇帝元旦祭堂子、奉先殿后早膳。早膳与平日不同,平日帝后分食,元旦则皇后、妃、嫔共进早膳。先上煮饽饽(即饺子),用二号金龙盒一副盛装。再用楠木矮桌,为皇帝摆设拉拉膳热锅一品,珐琅碗菜五品,拉拉菜四品(金盘),鹿尾酱一品,碎剽野鸡一品(金饯碗),攒盘肉一品(金盘),年糕一品,点心三品(俱高盘),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金碟小菜二品,金匙箸、汤膳碗(珐琅碗、金碗盖)。皇后等用里边高桌四张,摆膳五品,拉拉菜七品,攒盘肉一品,点心四品。以上共三十二品。回乾清宫进奶茶,随即到西侧的弘德殿内进吉祥饽饽(吃饺子),其中一个饽饽内包小银锞,放在表面,吃到则吉利。

第六,元旦道新吉、递如意。元旦日,皇帝向各处神、佛、前代帝后像行礼,到太和殿受王公、大臣及文武百官朝贺后,到乾清宫或养心殿升座,接受皇后及宫眷分别朝拜,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并接如意。皇后再在本宫升座,接受宫眷朝拜,行三跪九叩礼,并接如意。若有皇太后,则先由皇后率宫眷等到寝宫依次请安、道新吉,皇帝再到寝宫请安、道新吉。后妃宫眷等到各处拈香行礼后,太后再正式升前殿宝座,皇帝率诸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礼,退。皇后再率妃、嫔、宫眷等依次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公主、福晋、命妇等则槛外随从行三跪九叩礼。

第七,元旦写《心经》。乾隆皇帝每年元旦,必书写《心经》一册。另自乾隆四十年(1775年)始每月之朔、望亦写《心经》一册,系遵照康熙皇帝的先例。《心经》按通行唐玄奘译本只有260字,但它是长达六百卷《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精华。

第八,元旦朝贺。朝贺仪式如下:届日,五鼓,銮仪卫陈法驾卤簿于太和殿前及太和门、午门前。乐部和声署陈中和韶乐于太和殿东西檐下,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北面东西檐下。有司设表案于太和殿内东楹之南,设笔砚案于殿内西楹之南。丹墀内设有铜质品级山,按正、从九品排列,东西各18排,旁有纠仪御史及礼部司官多人,辨定百官朝位。王公百官有立位和拜位。立位南北横排,东西相向,拜位东西横排,一律面北。

王公在丹陛上,其余百官在丹墀内,百官立位在卤簿外,拜位在卤簿内,外国使臣列于西班之末。天将明时,王公百官在午门外集he后,由礼部官员引至立位等候。钦天监官报时后,礼部尚书、侍郎至乾清门,请皇帝御殿。午门鸣钟鼓,皇帝具礼服乘舆出宫,先到中和殿升座。此时,侍班、导从各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侍班各官先就位。辰时(8时左右),皇帝在中和韶乐声中升太和殿宝座。升座后,乐止,阶下三鸣鞭。鸣赞官赞排班,丹陛大乐奏乐,王公百官从立位至拜位序立。赞跪,皆跪。乐止,宣表官捧表至太和殿檐下正中跪,大学士2人左右跪,展表宣读简短贺词,进表于案。退,丹陛大乐复作。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复原位立。外国陪臣另行三跪九叩礼,复原位立。乐止,皇帝赐群臣及外国陪臣坐。王公由左右门进入太和殿坐,其余百官就立位坐,跪行一叩礼。进皇帝茶,皇帝赐群臣茶坐饮毕,行一叩礼。阶下三鸣鞭,皇帝在中和韶乐中降座,百官按次序退下。

第九,太和殿筵宴。太和殿筵宴是清宫最高规格的最盛大的宴会,元旦等重大节日举行。殿内宝座前设皇帝御宴所用桌子。殿内设前引大臣、后扈大臣、内外王公、额驸以及一二品大臣等人的宴桌共105张。太和殿前檐下东西两侧,陈设理藩院尚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人的宴桌及中和韶乐、中和清乐。太和殿前丹陛上御道正中,张黄幕,内设反坫(放酒具),丹陛上设宴桌43张,为二品以上的世爵、侍卫、内务府大臣及带庆隆舞大臣用。三台下丹墀左右设皇帝的法驾卤簿,卤簿旁东西各设8个蓝布幕棚,棚下设三品以下官员的宴桌。外国使臣的宴桌设于西班之末。太和门内檐下、东西两侧设丹陛大乐及丹陛清乐。筵日,王公大臣穿朝服,按朝班排立。至吉时,礼部堂官奏请皇帝礼服御殿。午门上钟鼓齐鸣,太和殿前檐下中和韶乐奏《元平之章》。皇帝升座,乐止。院内阶下三鸣鞭,王公大臣各入本位,向皇帝行一叩礼,就座后,大宴开始:先进茶,丹陛清乐奏《海宇升平日之章》;进酒,丹陛清乐奏《玉殿云开之章》;进馔,中和清乐奏《万象清宁之章》;然后进庆隆舞,包括扬烈舞及喜起舞。舞毕,笳吹,奏蒙古乐曲,接着,进各族乐舞及杂技百戏。最后,丹陛大乐作,群臣行一跪三叩礼,中和韶乐作,皇帝还宫,众人退出,宴会结束。

席上,除用四等满席外,还有馔筵。馔筵主要是由宗室入八分公以上爵位者所进献。乾隆三年(1738年)元旦太和殿筵宴,用馔筵210席,用羊100只,酒100瓶。亲王12人各进8席,郡王8人各进5席(均羊3只、酒3瓶),贝勒6人各进3席,贝子2人各进2席(均羊2只、酒2瓶),入八分公15人各进1席(均羊1只、酒1瓶),共进馔筵173席,羊91只,酒91瓶;又由光禄寺均备馔37席,酒9瓶;由两翼税务增备羊9只,以合命前数(《故宫辞典》)。

第十,内廷庆贺。皇帝元旦前朝大礼后,皇帝率王公、群臣到慈宁宫行礼。内廷等位在乾清宫向皇帝行庆贺礼。当日,在乾清宫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在乾清门内设丹陛大乐。宫殿监奏请皇后率领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位身着礼服,会集于乾清宫东、西暖阁。当皇上回到乾清宫时,起奏中和韶乐。皇上升座毕,乐止。宫门垂帘,宫殿监引皇后率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位各依次在皇帝位前就拜,行六福三跪三叩之礼。同时奏丹陛大乐。礼毕,乐止,皇后等退。升帘,宫殿监再引皇子等在殿外丹陛上行三跪九叩礼。与此同时,东西丹墀下,宫殿监率各宫首领太监随皇子行礼。礼毕,皇帝起座还宫。

第十一,皇后内廷庆贺。元旦日,向皇后行礼。受礼之处由礼部奏准行总管内务府,转由敬事房遵照奉行。一般在交泰殿。设仪驾、中和韶乐,丹陛大乐,皇贵妃率贵妃、妃、嫔等及王妃、公主、命妇等,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再由皇子、皇孙等行三跪九叩礼。并在皇中设宴。

第十二,皇太后内廷庆贺。元旦,慈宁宫设仪驾、中和韶乐、丹陛大乐,皇帝率诸王、文武群臣向皇太后行三跪九叩礼。然后由皇后率领皇贵妃、贵妃、妃、嫔等及公主、王妃、命妇等人,到皇太中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皇子、皇孙等行三跪九叩礼。并在皇太中设宴。第十三,乾清宫家宴。清宫元旦、除夕,往往举行乾清宫家宴。届日,乾清宫东西檐下设中和韶乐及中和清乐,乾清门内东西檐下设丹陛大乐及丹陛清乐。宫殿率所司设御筵于宝座前,设皇后宝座宴席于御座东。左右设皇贵妃、贵妃、妃、嫔筵席,东西向,俱北上。届时,宫殿监奏请皇后率皇贵妃以下各位,着吉服,至宴次,各就本位立,奏请皇帝升座。中和韶乐作,升座毕,乐止。皇后以下各就本位行一拜礼。丹陛大乐作,奏《雍平之章》,礼毕,乐止。皇后以下各入座进馔,丹陛清乐作,奏《海宇升平日之章》。乐毕,承应宴戏,进果,中和清乐作,奏《万象清宁之章》。乐止,进酒,丹陛清乐奏《玉殿云开之章》。皇帝进酒时,皇后以下均出座,跪,行一拜礼,乐止,仍各入座。承应宴戏毕,皇后以下出座谢宴,行二肃一跪一拜礼,丹陛大乐作,奏《雍平之章》。宫殿监奏"宴毕"。皇帝起座还便殿,皇后以下各还本宫。

第十四,元旦承应戏。宫中按节令演唱的剧目,又称节令承应戏。凡遇元旦、除夕等节令,都演相应的戏曲,剧本多为允禄、张照等所编,原分节令20余种,每种有数出,以至十余出。清末,大部分失传,且剧本流失很多,常演者仅数出。如元旦承应为《喜朝五位》、《岁发四时》。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汉代宫中即有,以后历代相沿。宋以来有在元宵夜吃煮浮圆子的习俗,后将上元节又称为元宵节。清宫沿袭汉族民俗。乾隆御制《元宵联句》诗注中说:"浮圆子,都人以元宵节食之,遂名元宵。"清宫在正月十五日前后,帝后、妃嫔等在晚膳中,有"元宵一品"。元宵在宫中还是应节食品。元宵节前后三天,宫中例行在晚膳中增元宵一品。每天早膳后,皇帝亲自在神祖前上供元宵。

元宵节又称灯节。正月十五日及前后两天是。宫内除乾清宫前于十二月二十四日所设之天灯、万寿灯,除夕、元旦在两廊及甬道石栏上灯外,于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等日俱上灯,至正月十八日出灯。上灯奏《火树望桥之章》,歌词中最后一段是:"愿春光,年年好,三五迢迢。不夜城,灯月交,奉宸欢,暮暮朝朝。"当时宫中已有冰灯,乾隆御制《冰灯联句》诗序中谓:"片片鲛冰,吐清辉而交璧月;行行龙烛,腾宝焰而灿珠杓。"就是记载冰灯的盛况。

正月十五日,赐外藩宴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开学康熙朝皇子正月初六日开学。乾隆时钦天监择二十四日吉,开学。是日清晨,皇长子、皇次子到学,总管太监传旨,皇子应行拜师之礼。乾隆帝召皇子及张廷玉等六人进见,面谕说:"皇子年齿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卿等可殚心教导之。倘不率教,不妨过于严厉。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子长成自知之也。"(《郎潜纪闻》)皇子教育,强调从严。

三、两帝过年

清宫过年,早期、中期、晚期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下面以康熙与乾隆两帝为例,以正旦日与元宵节为线索,作个比较。

正旦日--康熙帝

二十九日。午时,以岁除,康熙帝御保和殿,赐来朝元旦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及内大臣、满汉大学士、上三旗都统、尚书、副都统、侍郎、学士、侍卫等官宴。康熙帝进酒,作蒙古乐。康熙帝召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至御前,亲赐饮;又召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等及外藩台吉亦至御前,亲赐饮。宴罢,众谢恩毕,康熙帝回宫(《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戊申)。正月初一日。

丑时(2时左右),起床,盥洗,着吉服。

寅时(4时左右),康熙帝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侍卫等,往堂子行礼。

辰时(8时左右),康熙帝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侍卫等官,诣太皇太行礼,又诣皇太行礼。

少顷,御中和殿,内大臣、侍卫、执事各官庆贺元旦礼毕。御太和殿,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文武官员,及来朝元旦外藩贝勒、贝子、公、台吉等,朝鲜等国使臣,上庆贺元旦表。

巳时(10时左右),御保和殿,赐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侍卫及台吉等饭。午时(12时左右),御太和殿,大宴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侍卫、文武各官及来朝元旦外藩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朝鲜等国使臣,乐舞作,进酒。康熙帝召和硕康亲王杰书、安亲王岳乐、裕亲王福全、庄亲王博果铎、简亲王喇布、察哈尔部和硕亲王布尔尼、多罗温郡王猛莪、惠郡王博翁果诺、平郡王罗可铎、信郡王鄂札、顺承郡王勒尔锦、多罗贝勒察尼、固山贝子尚善等至御座前,亲赐饮。又召贝勒、贝子、宗室公等及义王孙征纯、伊思旦进郡王、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俱至御座前,赐饮。又召满汉大学士巴泰、李霨等,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拉哈达、朱满、范达礼等,满汉尚书对哈纳、黄机等及满汉侍郎等官至殿内,赐饮。

申时(16时左右),康熙帝到太皇太问安(《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初一日)。

初十日。早,康熙帝御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丁巳)。元宵节--康熙帝

十四日。早,康熙帝诣大享殿,行祈谷礼。午时,康熙帝御太和殿,宴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满汉大学士、三旗都统、尚书、副都统、侍郎、学士、侍卫等,乐舞作,进酒。康熙帝召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至御座前,亲赐饮。又召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等至御座前,亲赐饮。宴罢,众谢恩毕,回宫(《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辛酉)。

十五日。早,康熙帝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官员谢恩毕,回宫。复御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巳时,又御保和殿,赐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侍卫及台吉等饭。午时,又御太和殿,大宴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副都统、侍郎、学士、侍卫、台吉等,乐舞作,进酒。康熙帝召外藩王、贝勒、贝子、公等至御座前,亲赐饮;台吉等召入殿内,赐饮。宴罢,众谢恩毕,回宫(《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正月壬戌)。元宵节--乾隆帝

乾隆六年(1741年)正月十三日至二十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在同乐园进膳、看戏、逛买卖街,谓之"庆丰图"。后岁以为常。正月十四日,乾隆帝在奉三无私殿,宴赏宗室王公,称宗亲宴。十五日在正大光明殿,宴赏朝正外藩、内大臣、大学士,称外藩宴。十六日,在正大光明殿,宴赏大学士、尚书、侍郎等,称廷臣宴。如乾隆七年(1742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九日,每夕在山高水长殿前,设烟火。皇太后和后妃内眷在楼上观赏,皇帝率王公大臣、外藩王公和外国使臣,在楼前观阅。每晚还看掼跤、放花炮、盒子、舞灯。此后,山高水长殿前的元宵火戏,例从正月十三日起,至燕九日(十九日)收灯,谓之"七宵灯宴"。

"燕九"就是正月十九日,相传为长春真人丘处机的生日。这一天,京师白云观一带,"车马喧阗,游人络绎。或轻裘缓带簇雕鞍,较射锦城濠畔;或凤管鸾箫敲玉版,高歌紫陌村头"(《燕京岁时纪胜》)。十五日、十九日,率蒙古王公大臣等观看。同乐园庆丰图--十三至十九日,看完火戏之后,到同乐园看灯会;十三日午后,看舞灯。到二十七日前,乾隆帝每天奉皇太后在同乐园看庆节戏(《圆明园》)。元宵灯火,由来已久。乾隆时自正月十三日起,即奉皇太后至山高水长殿前看烟火,至收灯(十九日)止。山高水长殿在圆明园内西南部,地势宽敞,宜放烟火。每年正月十九日,举行盛宴,并演出西洋秋千、蒙古音乐、撩跤、爬竿、冰嬉、罗汉堆塔、高丽跟头、回部音乐等。最后放花盒。盒子之制,大小方圆不一,人物花鸟,无所不有,最后一盒子为"万国乐春台",沿河编花篱,遍置花炮,星火遍燃,万响齐发,至此结束。散后爆竹残纸,有一寸多厚,步军统领要率兵泼水,谓之压火。嘉庆以后,逐渐减损,清末停止。清宫过年,是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

第一,清宫过年,民族文化融合。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满洲文化与汉族文化、中华各族文化在相互融合。

第二,清宫过年,团圆喜庆祥和。君臣、内廷、官民、、外藩的关系得到和谐。通过宴会、朝拜、祭祀、送福、祭祀、拜年等,都在和谐、喜庆的气氛中度过。

第三,清宫过年,各朝风尚不同。勤政的皇帝,把过年当作社会谐和的机会;享受的皇帝,把过年当作享乐的机会;庸碌的皇帝,把过年当作敷衍时光的场景。从一个皇帝怎样过年,大致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官场风气与民风民俗。

清宫喝酒与饮茶

清宫常用的酒,有乳酒,皇帝进谒盛京三陵、东陵、西陵用之,祭祀也用乳酒;有祭酒,凡祭祀各坛、庙,均大量使用,由光禄寺良酿署所属酒局用玉泉山水酿造;有燕酒,凡宴会上满席、汉席及供给各处来使均用此酒,由酒局用本局的井水酿造;有黄酒,祭祀、筵宴均用,朝鲜国贡使也给黄酒,由酒局用井水酿造;有烧酒,祭祀、筵宴时兼用,宴蒙古王公等也用烧酒,由酒局酿造,有时也从市肆采买;有药酒,御药房用各种酒配药制成;有料酒,各膳房用大量料酒作调味品。皇帝经常饮用与赏用的酒,多为玉泉酒。康熙帝一般不饮酒。乾隆帝一般在晚膳时饮2两(小两),其子嘉庆帝每天要饮10两左右、甚至14两(小两)。

清宫常用的茶主要有奶茶和清茶两种:

一是奶茶,以浙江产的黄茶等,用奶油、牛奶加盐熬制而成,多用于筵宴或饭间,清宫每年约用黄茶120多篓,每篓清秤100斤,共12000多斤。

二是清茶,就是现在的茶,所用茶叶多为各地总督、巡抚、将军等所*贡。如乾隆年间浙江的龙井雨前茶,江苏的阳羡茶、碧螺春茶,湖南的安化茶,江西的安远九龙茶,福建的岩顶花茶、工夫茶、郑宅芽茶、小种花香茶、莲心茶,云南的大普洱茶、中普洱茶、小普洱茶和女儿茶、蕊珠茶,四川的蒙顶仙茶、青城芽茶,陕西的**茶,广西的刘仙茶,安徽的六安茶、松萝茶、珠兰茶、银针茶、雀舌茶等共30多种。至清末增至40多种。乾隆帝"留用"或"要去"的茶有蒙顶仙、珠兰、松萝、莲心、花香、安化、普洱、龙井雨前、天桂花香等几种。西太后"留用"或"要去"的茶则有桂花人参、珠兰、观音、菱角湾、春茗、龙里芽、余庆芽、龙泉芽和各种普洱茶等20多种。④<div>

最新小说: 光宗耀明 民国:王牌飞行员 大明江湖我可死亡回档 重生之我在剧组加点拍戏 从雇佣兵到战争之王 知否:我是皇太子 天上掉下个牛魔王 我的姑父是朱棣 洪荒:吾冥河,以杀证道!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