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五年时候,我下旨册封永琏为太子,并开始让他批奏折。他今年已经四十岁了,都说四十而不惑,三十岁时候性子定了,可四十岁以后才算是真稳重了,也不那么容易被外事改变或者引诱了。
开始时候,还是让他看得多,批得少。而且他批过奏折,我还会先检阅再明发下去。
因为他表现稳重出色,我慢慢放手,让他去批所有奏折,而我只是等他批完再看一遍。需要我修改地方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现在即使让他坐在皇帝位置上,他也是称职了。
乾隆四十年时候,我已经六十五岁了,而永琏也已经四十五岁了,我决定退位为太上皇,让永琏继位。
一来我年纪大了。虽然身体依然健康,但是精力毕竟不如年轻时候那么足了。
二来永琏已经四十五岁了。皇阿玛登基时候,正是这个年纪。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年纪当皇帝正好,精力还算充足,性情又已经稳定下来,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世间该看该经历过都经历过了,也了解了世情和民间疾苦。而且承受了能干兄弟们在身后追着二十来年压力,还没有倒下,这才干,气度,见识,心性都已是不俗了。
我登基前,并无兄弟相争。登基年纪也不过只有二十五岁。可我自己知道,我是早已经定了性子。也许是因为出生时有一点儿前世记忆,我性子并不是在这一生养成,而是本来就有。
一般皇家子弟,二十五岁时候,性子稳重也很多。可再稳重也是年青人,也爱美色,爱享受,好面子,喜欢别人奉承吹捧,一门心思想着“等我当了皇帝,一定要大干一场”,容易偏激,也容易被别人左右,欺骗。二十五岁继承人,是不会不能让我放心。到了四十五岁,则差不多了。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原因,是我觉得这个家需要一个新执掌者了。
皇玛法是个好皇帝,可皇阿玛登基之后,出台了那么多新政策,让整个家似乎焕然一新,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官场风气也是一清。
我仔细想过,不是皇阿玛比皇玛法更聪明,而是皇阿玛更年轻,更锐意进取。那个时候皇玛法已经老了,就算看到了什么弊端,也保守不愿意动弹了。
我执掌天下四十年了,虽说日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朝政还很清明,官员们也算得力,私心度也较低。可是世情在变,情也在变。我是个守成君主,缺乏皇阿玛那样进取和改革眼光。我所做事情,依然是按照皇玛法和皇阿玛留下老路子。那些东西四十年后今天是否还适合这个家?百姓生活尚好,可有没有政策,能让他们更好?这些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所以我觉得,这个家是该换一个更年轻,更有活力,也更有想法掌权者了。我很期望看见,永琏能像皇阿玛那样,锐意进取,让大清焕发更多生机和活力。
皇阿玛把天下交给我时候,朝政清明,库充沛。如今,我交到永琏手上,依然是如此。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放下这责任了。就算再不放心这天下万民,我也不可能千秋万岁。还不如把这重担和责任在最合适时候,交给最合适人。
之后我退居圆明园,还带走了我所有妃嫔和年幼儿女。将皇宫留给了永琏和他皇后。
系统公告:完成最神秘隐藏任务——作为天下之主,为天下万民计甘愿放下手中权柄。奖励系统升级一次。
系统升级后,我发现我记事板更好用了。以前要读完整本书或者整本奏折才能把其中内容收录其中,现在任何文字,书画,图案内容,只要我看见了,就能收入其中,它还会自动分析总结。
书籍目录与日记本好像合二为一了。每日我看到了什么,它会自动记录在上面。我自己想记住什么,也可以动手写在上面。
我记忆力不好事,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一个人发觉。也多亏这记事板了。我想小时候要是让人发现了这件事,我大概根本不会有继承皇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