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拿了反派剧本正文卷第765章洗白文的反派“小四儿,你放心,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你听哥哥的话,别闹了,咱们不分家!”
“你大嫂那儿,你也不用担心,让她回娘家住两天也好。”
“我是你大哥,我答应过咱爹的,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
“慢说你现在还没有成家了,就是结了婚,咱们也要一家人住在一起!”
何甜甜故意做出绝世好大哥的模样,说出的话,每一句都在刺激郑读那本就急躁的心。
“就是就是!小四儿啊,咱们才是一家人,可不能生分了!”
王老太听完大儿子的这番话,顿时喜笑颜开。
之前她被小儿子一通劝说,也担心大儿子会偏向自己的妻儿而跟她这个亲娘离心。
但,现在看来,大儿子还是过去那个孝顺、懂事、有担当的好大儿。
才不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的白眼狼。
何甜甜的态度,给了王老太无尽的底气。
不怕!
她才不怕宋春红闹腾呢!
有本事,这个死娘们就在娘家呆一辈子。
王老太还就不信了,宋家能容忍他们娘儿五个在娘家住着。
时间久了,慢说外人会议论、会笑话,就是他们自己家的人,也受不了!
至于离婚什么的,王老太想都没有想过。
在他们这十里八乡的,就没有听说过有离婚的情况。
似王老太这样的老辈人儿,甚至都不能理解——
还能离婚?
不都是“生是婆家的人、死是婆家的鬼”吗?
再说了,他们家老大对媳妇也算够好的了。
没缺她吃、没短她穿,更没有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的。
就是她这个做婆婆的,顶多就是责骂几句,从未跟儿媳妇动过手。
这么好的婆家,这么好的男人,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宋春红如果还要闹腾离婚,都不用王老太出面,宋家老两口都不会答应。
外人的吐沫星子更是能淹死她!
王老太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理,她再也没了之前的忐忑与担心。
她还反过来劝郑读,“钱的事儿,你大哥会想办法的。顶多就是多接一些活儿,预收点儿工钱!”
再不济,还可以去借钱啊。
郑渔在郑家村,在生产大队的名声很不错。
出了名的老实本分,还有手艺,借了钱肯定有能力偿还。
王老太暗自掰着手指,仔细算了算,觉得过程可能麻烦了些,但肯定能筹到钱。
为了不给大儿子压力,她甚至主动提出,“半个月,应该可以弄到吧?”
何甜甜看了王老太一眼,没有半点真实情绪表露,而是继续维持着原主的人设。
她憨厚的点点头,虽然有些为难,却还是保证道:“妈,应该没有问题。”
郑读:……
艹!
好想骂人!
多好的计划呀,就这么轻飘飘被打破了。
【这个郑渔,是不是傻?还是被王老太洗脑太成功?】
【王者级的愚孝男、扶弟魔啊,果然踏马的不负极品的盛名!】
偏偏就是这么一个蠢货,因为有个重生的好儿子。
在原剧情中,他不但拥有完美无瑕的好名声,还成了省城的首富。
好名声的重要性,在郑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最后,哪怕郑渔家产过亿却不愿照顾弟弟一丝一毫,哪怕原主郑读惨死街头,消息传回老家,也没有一个人指责郑渔。
反而都说郑读“自作自受”,郑渔则是“仁至义尽”。
郑读穿来后,打定主意要洗白,还要揭下郑渔伪善的假面具。
然而——
“行了,小四儿,你身子骨不好,不要想太多,一切都有大哥呢!”
何甜甜才不管郑读那一副踩了狗屎的郁闷模样,继续像个宠溺弟弟的好大哥。
她大包大揽,她虽然为难却还是愿意为弟弟擦屁股。
郑读:……
更憋屈了,有没有?
可恨还有个啥也不知道、只知道拖后腿的亲娘。
王老太见大儿子、小儿子这般兄友弟恭、相亲相爱,黑痩的脸上笑开了花。
那一道道的褶子都笑开了,整个人欢快的都要飞起来!
“对!老大说得对。小四儿啊,你还是回房歇着吧。”
“哦,对了,你饿不饿,娘给你炖碗蛋羹吧……”
郑读闭上眼睛,马德,好想死!
但,不管郑读内心怎样抗拒,他都不能再吵着闹着要分家了。
一来,很容易崩人设。
二来,也会让人觉得他“不知好歹”、“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此的话,会让“郑读”本就不怎么好的名声,变得更加臭不可闻。
“妈,不用了,我、我不饿!”
郑读只想一个人好好静一静,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唉,原主怎么会有这么傻的大哥?
为了所谓的“大家”,连妻子、儿女都不要了。
郑读做过极品,也在社会新闻上看到过一些极品愚孝男、扶弟魔的报道。
但,郑渔的表现,还是让郑读觉得惊愕。
太特么的傻了。
或者说,王老太洗脑太特么的成功了。
这样的人设,如果没有一个男主做儿子,搁在种田文里,妥妥的炮灰、反面教材。
就是现实中,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破坏了郑读的计划,又把郑读从主动拉到了被动的境地!
郑读站起身,有气无力的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他这幅模样,倒是有几分“病弱”了。
王老太看得心疼不已,“哎呀,我家宝儿身子骨真是太弱了!”
“不行!我要给他弄点好吃的,好好给他补补!”
王老太颠着小脚,走到院子里,目光从家里养的母鸡上转来转去。
何甜甜见状,非但不阻止,反而十分期待——
亲,加油哟!
一定要把郑读当成小祖宗般供着,千万别客气。
……
时隔不到一周,郑棋姐弟四个又跟着宋春红回到了宋家。
宋春红心里憋着火,也是怕周围的人议论。
作为出嫁的女儿,总是回娘家,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路上遇到好奇的乡亲,她就一脸愁苦中夹杂着些许悲愤——
“肖知青不是救了我家小叔子嘛,我婆婆要给人家谢礼,三百块钱!我们实在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