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代行亲蚕礼,心里已有思量,现下听来也不太意外,只是“士争凑燕”又何解?
疑惑刚生,仪华已不假思索,沉声道:“一个冲着我来,另一个必是冲着王爷去!这‘士争凑燕’是怎么回事?”
徐增寿性子冲动,却知事情轻重,见仪华一副全然不知的样子,诧异的看了看她,自觉地消了火气,将这半月发生的事一一详叙。
上月祭礼那日,朱元璋宴群臣,至酒过三巡,有人借下月蓝玉征罕东一事,说起朱棣最近两年疆场上的风光。一时话题起了头,有心无心都热烈讨论起来,这一讨论,自然说到朱棣麾下将才兵马扩大上面,然后便有一文人赞了北平如今人才云集,朱棣封号又为“燕”,笑称“士争凑燕”一词是为朱棣所造。
这一番话,原不过是逢迎拍马之意,并没引起重视。
始料未及的是,一夜之间,“士争凑燕”竟流传开来,并有了其他解意。
此词本指人才赴集,出于《战国策》一则,乃是讲战国七雄中的燕,其主燕昭王复辟了燕国后,为了向强大的齐国雪国破之耻,许重金广招天下有智之士,以至各国才能者纷纷赴燕,最后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终于打败齐国得报大仇。
这样一个记载流传了上千年的故事,至今日,却将它赋予了一个新的涵义:以燕昭王暗指燕王朱棣,取其“燕”字;燕昭王忍辱负重多年一朝复国,如朱棣一直蛰服众兄弟中,终在两年前一战成名;燕昭王广纳贤士之举,更昭然译为朱棣这两年“占据”将才兵马;至于最后燕昭王直取齐国都城,而朱棣是直指何地便不言而喻。
听到此处,仪华脸色骤变。
从正月过后,随着五位藩王滞留京师的日子渐长,太子病危的流言难堵悠悠众口,开始大事流传;紧接着,东宫之位的下人继承者的选择,俨然就成了所有人最关心的事。
而如今后继者,以皇孙世嫡为依据的朱允炆、以无嫡立长为凭借的晋王、以及以无嫡立贤为倚仗的朱棣,三位为最炙手可热的人选。至于身为皇二子的秦王,因德行有失,已被排除于太子过世后的长子地位。
如此这般,朱棣正处风口浪尖上,却又有“士争凑燕”这一暗喻,且不管暗喻是真是假,但难免众口铄金,以至朱元璋认为朱棣野心勃勃从而防备,甚至还会影响朱棣在军中的声望!
……
仪华思绪每转急下,极力克制下心中惊怒,迭声追问道:“这到底是从哪里传出去的?流传到什么地步?”
徐增寿摇头道:“不清楚是从何处流传出来。至于流传范围却是极广,就连酒楼的说书人,最近讲得也是燕昭王的生平之事”说着兀自皱起眉头,边思边道:“其实一开始并没有不利您的流言,只是后来关于‘士争凑燕’的传闻多了,就有人质疑亲蚕礼那日,郭惠妃意外受伤的事。”
言至此,徐增寿忽又想起一个传闻,嗤之以鼻道:“大姐,居然还有人拿郭惠妃和徐家的姻亲关系作文章,说郭惠妃假装受伤,是为了让你主持大典!”说时火气又起,忍不住一拳击上书案,愤怒道:“简直就是胡乱造谣!”
这“嘭”地一声重响,将仪华从纷杂思绪中唤回,看见徐增寿一脸愤怒,却双眼关切的看着自己,不觉心中一暖,勉强敛去一片心思,打起精神安抚了徐增寿,再详问了一些事后,也不留他晚膳,让李进忠送他离开。
人走后,仪华独自坐在书房,脑中翻来覆去想着徐增寿说得话。
暮色将合时,王府各处一一掌了灯,朱棣也从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