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进退(2 / 2)

老者眺望着远山,“是地,帝国当初之所以会合并,为的就是对抗东西两面的强敌,现在强敌愈发强大,我们更加不能削弱自己,否则,我们只会成为德国或者俄国的附属国!”

圣彼得堡,冬宫。一座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宏大宫殿。自从,泄纪中叶之后就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如今,它的主人是拥有奥地利血统的尊贵女皇狄安娜一世。

“分裂!”一个敏感的词语,一副粗旷的嗓子。幸好会议室里在座每一位都是熟人,上位者也只是弱弱地看了这个人一眼。

感觉到自己的发言有些冒失之后,那个人将脑袋缩了回去。如果说他的体型肥胖、满脸胡渣的话,人们或许不会对他感到奇怪,可是这样一副破嗓子却属于一个皮肤白皙、长相文弱地人。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不过三十五、六岁,身上的军服却表明他拥有陆军中将的军衔,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自然而然的认为他出身皇室贵族之家并凭借显赫地位才登上这个位置。可是,他与俄国皇族沾不上半点血缘关系,和这位狄安娜女皇也没有暧昧姿态。他的军衔完全是凭借战功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放眼整个欧洲,目前也只有德国几位哥尼斯堡派将领在这样的年龄获得如此功绩。

“胡说!你可知道将奥匈帝国纳入版图之下对于俄国有多么大的意义吗?”说话者是一位白胡子老头,他一身金色的骑兵上将军服,胸前挂满了闪亮地勋章。现在整个俄国能够称得上三朝元老的恐怕没有多少了,这位苏克霍姆利诺夫就是其中一个。

不过,虽说是三朝元老,可苏克霍姆利诺夫的过去却并不几乎没有什么可赞之处。在尼古拉二世时期的1908年他就当上了陆军大臣,然而这位将军长于勾心斗角、寻欢作乐和谄媚迎合是众所皆知的。1887年的土耳其战争中,苏克霍姆利诺夫作为骑兵军官获得了十字勋章。这不仅成为他后来炫耀的资本,也让他将这次战争中学到的军事知识当作了永恒的真理。马刀、旗杆矛和白刃战是他的信仰,火力要素之类的学说只是小把戏,军备更是被抛在角落里,这些间接导致了俄国陆军在战争爆发时面对德奥军队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

战争还未结束,苏克霍姆利诺夫就被丢脸的解除了职务,可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弃这位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老将。随着尼古拉二世遇难、阿格列尼登基,苏克霍姆利诺夫被重新启用,职务变成了帝国陆军最高顾问,专门替阿格列尼笼络、收买尼古拉二世的中高级将领,这份新工作很对苏克霍姆利诺夫的胃口,而且他的成果也颇得阿格列尼赞赏。

阿格列尼在华盛顿遇难之后,这位明智的老将第一时间向新主宣誓效忠,出于同样的考虑,新女皇任命他为礼仪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的政治生涯也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因为地位颇高,这次非常重要的御前会议也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在所谓的礼仪大臣对前面的意见作出驳斥之后,好几个陆军将领纷纷表示赞成,这让66岁的苏克霍姆利诺夫脸上浮现出几许得意之色。

长长的会议桌旁边,只有先前那位年轻中将和少数几个人脸色难看,大部分人似乎都持着一种观望的中立态度。

这就是沙俄的御前会议,面无表情的琳达心中满是失望,唯一让她感到欣慰的便是那一声与众不同的“分裂”。

“要知道,如果我们俄国和奥匈帝国连为一体,那样国土、人口、陆军、海军都将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第一!到时候。哼!就连德国人也不得不看我们的脸色行事!”苏克霍姆利诺夫声音洪亮的说到,在他的思维里,决定一场战争的主要因素是勇气、士气和人数,那样俄国加奥匈帝国将成为无敌于欧洲乃至世界的恐怖力量。

这时,一个悦耳的女声打断了苏克霍姆利诺夫地狂妄发言:

“好了,苏克霍姆利诺夫,我勇敢的将军和礼仪大臣,我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可是。我现在想听听索科洛夫将军的不同见解!”

“是,我尊敬的陛下!请原谅我发自内心的直率!”苏克霍姆利诺夫朝琳达欠欠身,然后悻悻的坐下了。

刚才那个年轻将军信心十足的站起来,鄙夷的看了苏克霍姆利诺夫一眼,然后朝女皇欠身致礼,接着开口说道:

“我认为,合并只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臃肿,各个民族、势力之间地明争暗斗将给敌人可乘之机。相反,分裂奥匈帝国并让它成为欧洲中部地重要缓冲地带乃是目前我们俄国的最佳策略!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德国抗衡。留下这样一个缓冲地带。既削减了一个潜在地强敌,又能为我们争取足够的恢复和发展时间!凭借我们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只要加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够回到世界最强之列!”

这样一个年轻人能够作出如此冷静而有远见的分析,琳达不由得想起了他的出身。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时候,25岁的索科洛夫还只是一名中尉连长,他和他的部队奉命从国内出发驰援前线。当时沙俄陆军在远东集结了上百万军队,可是却因为准备不足、指挥不利等原因败给了兵力、火炮居于劣势的日军,特别是决定中国东北局势地奉天会战中,拥有近1500门大炮的30万俄军居然惨败给了只有不足1000门大炮的25万日军,更是让俄国丢尽颜面。不过就在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索科洛夫和他的连队表现得非常顽强,并机智的多次利用夜袭夺回了白天失去的阵地。而且还抓获了100多名日军俘虏,这在当时给了困境中的俄军官兵一个不小的鼓舞。在持续了一年多地日俄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年轻军官并不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但命运之神格外垂青这位有勇有谋的年轻人,因为当时的阿格列尼大公正好作为沙皇特使来到奉天为俄军官兵打气,听闻索科洛夫的事迹之后,他亲自接见了这位勇敢的年轻军官。一番长谈之后,阿格列尼意识到这是一块难得的璞玉,于是在默默记下了他的部队番号。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阿格列尼亲自将当时已经升任上尉副营长的索科洛夫调入他的近卫军。次年将他送到俄国最好的圣彼得堡陆军学院进修。到大战爆发的时候,35岁的索科洛夫已经成为近卫军第2步兵军的上校团长,此后跟随阿格列尼转战波兰,在后来的白俄罗斯一战中,他的团屡战屡捷总共俘获了多达1万人的奥匈联军,因而得到当时已经成为新沙皇的阿格列尼亲自嘉奖,晋升准将的同时也正式成为阿格列尼的一员得力干将。俄国与德奥休战之后,索科洛夫率部进入俄国腹地,清扫革命武装、收服地方割据势力,数十场大小战斗下来积累了赫赫战功。俄国局势初定的时候,这位刚刚36岁的年轻将领已经成为俄国陆军中享有盛名的强将。

对于这样一个“前朝余孽”,琳达非但没有将他打入冷宫,反而继续委以重任,这不仅仅是她不计前嫌的缘故,更重要的是陆军中真正有能力的将领实在太少。在一支官僚主义严重的军队中,能够像索科洛夫一样遇到“伯乐”的年轻军官少之又少。虽然阿格列尼在登基之后对军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俄国陆军的晋升体制,有背景的贵族将领占据着军队的中高层,阿谀奉承仍比训练演习和摆沙盘更为实用,有能力的年轻军官不得不在底层慢慢磨练,营、团级以上军官相当多是中庸无能之辈。

“说得很好!”琳达赞许的轻轻鼓掌,这让其他将领又羡慕又妒忌。

“谢谢陛下赞赏!”索科洛夫依旧自信满满,甚至不用眼角余光去瞟一眼周围的人。

从众人的反应中,琳达轻易看出了这位自傲的将军在同僚中的处境,看得出来,他遭到多数老将的孤立,这种情况一旦带入战争中,对于俄国来说恐怕不是一件好事。不过,这对琳达来说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坏消息,因为在她脑海里,一个彻底改革陆军的计划正在逐渐形成。

最新小说: 杀破唐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射雕之杨康列传 赤血令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胭脂戏游龙 潇潇雨歇 清朝求生记 永乐架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