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特大城市 > 第十四章 儿童文学

第十四章 儿童文学(1 / 2)

 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陆泽在自己的床上盘点着上学的装备,仅拥有绿色军用小书包一个、铅笔2支、橡皮一小块,和2本练习本。学前班并没有课本,上课时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入门汉字、数字或拼音,然后领着孩子摇头晃脑地跟读,再歪歪扭扭地往作业本上写很多遍,基本都是简单的学前知识,夹杂着一些一年级的基础内容,让刚离家入学的孩子提前适应一下。

陆泽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之后,还是觉得稿费应该是自己目前最合适的赚钱途径了,不仅因为不需要本金,还因为80年代的稿费比后世要高得多。虽然没有五六十年代那种写一的稿酬就可以买一套四合院那么夸张,但是比工薪阶层要高得多。

1980年,国家出版局制定了新的稿酬标准,适当提高了基本稿酬,恢复到动荡之前的水平,著把作稿酬提高至千字3到10元,翻译稿酬提高至千字2到7元,同时恢复了印数稿酬。此后的十多年间,付酬方式是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制。到了1984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又再次决定修改书籍稿酬,并在同年7月1日起实行。著作稿酬提至每千字6元到20元;翻译稿酬提至每千字4元到14元。

要知道现在的猪肉每斤才不到一块钱,大米也就两毛多钱一斤,牙膏之类的家庭日用品不过两三毛钱,很多商品还用“分”计算着。高稿费和低物价让文学成为一大批有志青年的梦想。这时候的作家是受人尊敬的,只要是有志青年,基本上都是文学青年。最聪明的人都去做文学,社会比较一元化,除了看书,好像也没啥可以做的。说你有文学青年的潜质那绝对是在夸赞你,就像90年代夸别人的孩子聪明一定能考上大学一样。

翻译稿酬陆泽不打算赚了,不是他的英文水平不行,他虽然不是英语专业的,但水平绝对达到了专业八级的水平了,只是因为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无法参加八级的考试。加上工作后经常接触外商,口语表达也很流利。词汇量以前是个限制,现在却没了,脑海中看过的牛津英汉大词典每个词的意思用法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主要是翻译是很费脑子的工作,每个句子都字斟句酌,翻译想要达到“信、达、雅”的标准,需要对中英文都有很高的造诣才行。有些翻译家花费几年才翻译一。如果真的翻译了,他也解释不了怎么学会英文的。要到初中才会开始接触英语课。

在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甚至电视机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年代,人们获得文化娱乐资讯的媒介主要就是报纸和杂志。邮局和报刊亭是人们常去的地方,各个单位的阅览室也订有各类的杂志和书刊,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这时候文学类期刊杂志主要就是“四大名旦”:《收获》、《花城》、《当代》和《十月》。故事类的期刊杂志要丰富得多,有《故事会》,《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知音》,《今古传奇》,《半月谈》等杂志。1986年最火的应该是《今古传奇》,发行量高达278万册,可见人们业余文化活动资源的匮乏。

既然想着通过稿费攒第一笔钱,陆泽接下来就开始选择写作的内容了。

他现在如果写不符合他年龄的作品,一定会被认为有大人代写。所以写面向成人读者的作品并不适合,只能写面向儿童读者的。

最新小说: 新江奇缘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