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公的意思跟陈县令当初说的一样,再一次让施平忐忑不安。他琢磨:难不成祖父当年出了医疗事故,得罪了宫中的某位贵人。不会是当今太后吧?嗯,有可能!只有这老娘们连八大王都忌惮几分,不敢明目张胆的帮他。这年月的医疗水平就这样,不可能一点都不犯错。连祖父这样的顶尖名医都会因此获罪,还连累了家人。
施平是个豁达的人,赵公公的话也没太往心里去。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自己虽然是后世国学系的博士,想要考中进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连欧阳修这样的大儒都考了很多次才中第,自己的国学再厉害,不可能和这些古人比吧。得之所幸,失之所命。这件事很快就被甩到了脑后。不过他也暗地里拿定了主意:反正打死他,将来也不去当什么太医。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龙总是会吃人的。哪怕将来中了进士,也一定要离皇家远远的。
赵谦公公的事务繁忙,见施平把自己照顾的很好,衣食无忧,也就安了心。他在仙云山庄只停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祭奠完施太医后,赵公公便告辞而去。
临别时,赵公公摸出一面腰牌送给施平,再三叮嘱他如有困难,一定记得派人来京城定王府找他,切记,切记!
施平感激涕零,却也没太把这事放到心里去。反正他已经打算除了去参加科举,就窝在这山沟沟里,哪里都不去。现在已经万事俱备,施平送走了客人后,立刻领着南山坳出来的七户人开始了艰苦的开垦工作。
下江南前,施平在院子里种满了土豆,很快就要到了收获季节。简老根带人种的300亩水稻还需要一个多月才会成熟。玉米好保存,施平没有安排。不过现在已是五月,玉米已经过了时令,并不适合播种。不过人闲着不是办法,这么大的地方,总归得重些什么。
思来想去,施平打算抢中一部分棉花和苜蓿。棉花可以发展纺织业,苜蓿可以当做饲料发展养殖业。都说衣食住行,缺一不可。施平把庄里的十几名青壮组织起来,在稻田的外围开始种植棉花。山中野猪多,常常下山破坏农作物,在稻田周边种植棉花再合适不过了。
妇女和儿童也被组织了起来,开始搭建猪舍。施平派人去邓州收购鸡鸭和猪仔,准备在山庄发展养殖。每天的工作很辛苦,幸亏山庄既不缺牲口,农具又格外先进。能不先进吗?山洞里的农具全部都是精钢打造的。如今是创业初期,施平只能够实行集体劳作的制度。
如今山庄就像一个大集体,所有人现在吃的是大锅饭。施平舍得花钱,农忙时间制定的伙食标准很高,由墨儿带着几个妇女负责管理大食堂。山庄每天提供一日三餐,为了保证体力,施平要求每天必须有鱼有肉。
鱼好解决,旁边的湍河里就有,肉就有些麻烦,施平只能带着简三郎、栓柱和憨牛上山打猎。有了猎枪这种神器,每次狩猎都没有让人失望过。
山庄里的伙食好,每个月还有两百文工钱,庄主又是一位神医。虽然集体劳作有些辛苦,但这样衣食无忧的日子,南山坳来的庄户非常满意。所以大家都很卖力。十几天后,辛苦的劳作,有了收获。山庄又多了六百亩棉花地。
至于种苜蓿,施平没太费心思,他让那些小孩把种子直接撒在不太适宜种地的山坡上,任其生长。没办法呀!整个山庄才四十多口人,劳动力不足啊!
——————
天圣二年的气候有些反常。开春以来,汴京城方圆百里便没有下过雨,今年的旱灾恐怕无法避免。每逢灾异,就有唯恐天下不乱的野心家出来搞事。
不知从何时开始,市井纷纷传言:这两年之所以会年年干旱,皆因这天下牝鸡司晨,皇帝太阿倒持,天下恐将大乱。一时间人心惶惶,大街小巷流言蜚起,就连朝堂上也暗流涌动。吕夷简、李迪两位宰相既要从各地调集物资抗旱救灾,又要派专人辟谣彻查散布留言者,忙的焦头烂额。
北宋定都以后,对五代时期的宫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调整了宫殿建筑群组的主轴线。这条轴线一直延伸,经东京的州桥、内城南门朱雀门,而外城南门南薰门,使宫殿在东京城中成为最壮丽的建筑群。宫殿包括有外朝、内廷、后苑、学士院、内诸司等部分。宫殿外朝部分主要有大庆殿,是举行大朝会的场所,大殿面阔九间,两侧有东西挟殿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
西侧文德殿是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北侧紫辰殿是节日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西侧垂拱殿为接见外臣和设宴的场所,集英殿及需云殿、升平楼是策进士及观戏、举行宴会的场所。外朝以北,垂拱殿之后为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的居住区,有福宁、坤宁等殿。皇室藏书的龙图、天章、宝文等阁以及皇帝讲筵、阅事之处也在内廷。宫殿北部为后苑。
跟往常一样,辰时刚过,吕夷淌和李迪两位宰执大臣便来到文德殿拜见皇帝。御座上坐的是十四岁的小皇上赵祯,而坐在他左边靠后的位置坐着一位四十出头的贵妇,她身着一件制作考究的九凤翔舞的绯红锦丝命服。戴在她头上的凤冠,也是珠光摇曳。脸上薄施脂粉,更是顾盼生姿。这便是此时权倾一时的太后刘氏。
大臣们行礼如仪。照例是小皇帝赐座以后,由首辅吕夷简先开始汇报工作。最近中枢发动漕运,调集物资抗旱救灾,大小事情琐碎无比,很是繁杂。一问一答间,时间过的飞快。渐渐的,小皇帝注意到皇太后刘娥今天一直没有开口说话,似乎心思不在这里。这让小皇帝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