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司马八达(下)(1 / 2)

 司马孚到达前线寿春后,淮南大将毌丘俭、文钦等要求立即进攻,司马孚说:</p>

“凡是进攻的,都要借助敌人的力量,为自己建立功绩,要使用计谋和策略,不能仅凭力战。”</p>

恰好司马师也下令把合肥新城让给诸葛恪进攻,司马孚移驻合肥附近,城中守军知道援军就在附近,人心巩固,并且用计拖延时间。</p>

吴军中流疾横行,许多士兵染病,再加上攻打坚城不克,部队都无心作战,诸葛恪围困新城数月,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p>

一个月后,司马孚摸清了双方的情况,主动出击,吴军败退,《三国志·诸葛恪传》称:</p>

“魏知战士罢病,乃进救兵,恪引军而去。”</p>

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在困于坚城之下,人员染病众多的情况下,无力同司马孚统帅的二十万养精蓄锐的援军作战,在撤退中很多伤病人员倒毙,大批落后的士兵被俘,这次战役以司马孚胜利结束。</p>

这一战例的特点是,诱敌犯难攻坚,挫伤敌军的锐气,并且在敌人精疲力竭的时候,使用新锐部队对疲敝的敌军进行打击。</p>

司马孚能够把握战场的主动权,采用“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策略,保存增强自己的力量,让敌军消耗力量,猬集在只有数千人的小城下,合肥新城是满宠特意选择的地势险要的地方修建,城小坚固,容易防守。</p>

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也不能同时投入攻城,天气炎热,聚集在一起的部队容易传染疾病。</p>

守城的张特、乐文指挥得力,战斗从五月打到七月,诸葛恪也没使用司马懿那样昼夜不停,连续作战的战术,速战速决,最终内外交困而失败,司马孚在援助新城战役中的战术在古今中外经常被使用。</p>

</p>

“司马八达”能够成才,他们的父亲司马防功劳甚大,言传身教往往是最好的教育方式。</p>

司马防的性格耿直公正,即使在宴会这样的休闲场所,也保持着威仪,他十分爱读《汉书》的名臣列传,讽咏数十万言。</p>

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其父司马儁是东汉颍川太守。</p>

他对待儿子很严格,即使儿子弱冠成人后,也要求“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p>

司马家家学渊源,正因为数代累积,再加上出了司马懿这个绝世大才,才一举代魏立晋。</p>

如果要追溯司马家真正的发家历史,要追溯到高祖司马钧身上,司马钧字叔平,是秦末殷王司马卬八世孙,东汉时期将领,汉安帝时任征西将军,军事才能出众,后在狱中自杀而死。</p>

而司马家的基因似乎极好,每一代都身材高大,从基因中就有为将的潜质,而且都很长寿。</p>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