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并州风云(三)(1 / 2)

 唐玄宗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魏知古却有负于姚崇,欲罢免他的官职,姚崇道:</p>

"臣的儿子行为失检,扰乱法纪,陛下却罢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会以为陛下偏私于臣。"</p>

唐玄宗虽然作罢,最终还是将魏知古罢为工部尚书,刘幽求、**京也都因为姚崇的弹劾而遭到贬黜。</p>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面积蝗灾,姚崇主张杀灭蝗虫并焚烧虫尸,地方官员和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反而祭天祈福消灾,连唐玄宗都担心灭蝗会违背天命。</p>

姚崇列举魏时发生蝗灾不敢灭而导致草木皆尽、饥荒遍野甚至发生***现象的事例劝诫唐玄宗。</p>

指出修德免灾并非对灾祸听之任之,而是要主动救灾,如果为了保护蝗虫而牺牲人命并招致国家危殆,才是真正违抗天命。</p>

黄门监卢怀慎认为天灾非人力所能制服,姚崇大声驳斥道:</p>

"扑杀蝗虫解救百姓是善举,如果上天降灾祸,全由我姚崇一人承担,决不推诿给别人。"</p>

姚崇为民请命的坚强决心终于打动了唐玄宗,玄宗遂下令灭蝗,最终百姓免于灾难,天下太平。</p>

姚崇"以文华著名"、"弱冠补孝敬挽郎,又制举高第",张说称姚崇"献藻弥焕","枷藻"即华美的辞藻,泛指文才。</p>

《旧唐书&middot;经籍志下》、《**书&middot;艺文志四》均著录《姚崇集》十卷,已佚。</p>

《全唐诗》存其诗六首,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存诗二首,数量虽不多,但不乏名作,如《秋夜望月》云:</p>

"明月有余鉴,羁人殊未安,桂含秋树晚,影人夜池寒,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p>

此诗当作于姚崇事业受挫,远离长安之时,诗中借秋夜望月,表达恋胭之情,文字雅洁,寄托高远。</p>

姚崇《夜渡江》云:</p>

"夜诸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p>

中间二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出一个从不觉到暗识的过程,静中有动,耐人寻味,不知王维"竹喧归烷女,莲动下渔舟"是否有得于此。</p>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p>

然而,这位资历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p>

由于清廉,只拿"死工资",没有灰色收入,所以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p>

武则天曾与侍臣谈论起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朝臣反逆案件颇多一事,怀疑其中是否有冤狱,姚崇进言道:</p>

"垂拱以来因谋反罪被处死的人,大多都是由于周兴等罗织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劳造成的。</p>

陛下派亲近大臣去查问,这些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里还敢动摇他们的结论!</p>

被问之人如果翻供,又惧怕惨遭毒刑,与其那样不如早死,如今酷吏诛除,我以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担保。</p>

今后朝廷内外大臣不会再有谋反的人,若是稍有谋反之实,我愿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责。"</p>

武则天大悦道:</p>

"以前的宰相都顺从周兴等人,使酷吏得逞,让朕成为滥用刑罚的君主,听到你说的话,很合朕心意。"</p>

最新小说: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