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阻拦还是威吓,由海陆军人组成的日本舰队在搞了一次公费大旅行后,毫无收获的又回到了他们那四个小岛。
不到一月,海军卿川村纯义海军中将被免职,编入预备役。内务卿伊藤博文毫发无损,桦山资纪海军大佐被任命为日本海军第一分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升任日清号巡洋舰的舰长。不过并不懂何为蝴蝶效应的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在山县有朋、西乡从道的指导下,迅速制订了为期二十年的《陆军征讨清国策》,雄心勃勃的开始了扩军备战。
十四年后,他们又回来了,琉球,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像川村纯义一样并没有逃脱宿命的厄运,彻底成为一片地狱般的喋血战场。
中国人有句老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琉球事件的解决靠天佑中华这纯粹是天方夜谭、大白天说梦话。一直在北京没有闲着的唐汉明在接到琉球王尚泰奏表的第一时间不顾夜深,即刻召见留在宫里参加治丧大典的李鸿章。因为自己大丧期间不便召见外国人,令熟悉洋务,跟各国驻华使节关系良好的李鸿章马上和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沈桂芬拟定了两份外交文件,一是琉球王国自愿归附大清国,嗣后琉球是大清国领土,琉球所有军政外交内政权力全部由大清帝国皇帝行使,以前英美法俄跟琉球所签订的条约(当然是不平等条约)改为大清帝国为主体,全部继续有效,大清政府愿意维护各国在琉球的各项权益,条件只有一个,各国必须承认琉球是大清不可分割的当然领土,请各国注意,并附上琉球王尚泰的归附奏表;二是扩大了各国在琉球的权益,除了驻兵和内政、司法权和不得设立租借地,其余经济、商贸、投资、铁路、运输一律仿照上海、宁波之例,由承认琉球为清国领土的所有国家和清国共同享有,并附上大清光绪皇帝——唐汉明亲自签署与各国修好的国书,还允诺等慈禧皇太后大丧过后要在皇宫召见各国驻华使节。养心殿东暖阁的烛光整整亮了一夜,除了李鸿章和沈桂芬,唐汉明还让王商夤夜召来总理衙门的外务章京,一群人手忙脚乱的写国书的写国书,翻译的翻译。唐汉明则背着手带着王商、荣浩在养心殿院子里散步,李鸿章一面指挥众人忙着一面心下叹服,当初小皇帝在宁寿宫把解决新疆和琉球问题的方法一说,自己先被皇帝的大手笔给吓住了,办了三十多年外交,算是精通外务的李鸿章在外交上谨小慎微、亦步亦趋的随着各国列强只求能给大清的内部发展壮大流出一个安宁的环境。可外衅还是接踵而来,其中的苦恼、心酸、误解也只有身在其中的他深知其中滋味儿。此次只有十一岁的天子运筹帷幄、高屋建瓴的利用各国内外部矛盾和龌龊使其互相制衡、互相冲突、消弱其力量。从中保证了大清最大的国家利益。这比自己信奉了三十多年“以夷制夷”的方法更高一筹。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越来越深入人心的19世纪末,“以夷制夷”确实能让各国互相制衡,保持大清整体实力和国家尊严,不至于国家利益被其他任何一国独占,但实际上外患渐深,其他欧美列强根本不傻,反过来倒是因为这种政策攫取了中华许多领土、司法、商务权益。李鸿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利益是有限的,而各国的贪婪无穷,况且除了历史和民族原因,各国交往原则都是以利益为准则,今天的朋友可能就会是明天的敌人,要掌握这类矛盾就像是走钢丝那样危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挠了挠花白的头发,李鸿章感慨的揉揉眼,感觉自己真的有些老了。
在小皇帝的亲自督率下,国书、外交文件一夜而成。所有第二天就由李鸿章和沈桂芬送到各驻华使馆。
当然除了日本。
实际上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的清国在世界各国眼里还是个大国,各国还能比较平等的对待大清,大清的国际地位要比日本强得多。唐汉明也是利用这一优势,为了主权领土暂时放弃一些商务、经济利益。他的良苦用心除了李、沈二人连老师李鸿藻、翁同和也没有告知。唐汉明清楚得很,愤青不论老少都有。
国书送给英美法情有可原,但德国在远东并没有利益存在,俄国又与大清在新疆问题上屡有矛盾。李鸿章在到达俄国使馆之前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圣意”。这就是更进一步的“以夷制夷”。英国与俄国有矛盾,法国和英国比较友好跟俄国也比较友好,但跟德国却是死敌,美丽国则与德国、俄国关系良好可与英国在经济利益上有矛盾。这样通过一个小小的对中华极为重要的琉球和所有列强之间纷乱如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把列强们紧紧栓在琉球,不让任何一国独大,也不让任何一国或两国独占的可能,在中华实力未足的情况下让列强们保护琉球又不至于丧失琉球主权。同时给了德国一个向东方发展的机会,德国必然在国际问题上对清国更加友好,而俄国在远东也是对付日本人的一招好棋。久经沧桑的李鸿章不觉来了精神,是为国也是为自己。大清、哦不,应该是中华,可能有救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