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为古代哲学的范畴,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五行学说极其深刻的影响。()中医学五行中金行的特性在《尚书·洪范》中记载为“金曰从革”,在多个版本《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从革”被解释为金有刚柔相济之性。文章作者在多年的授课经验与对中医学的理解中认为在中医学中金行应与自然界中的“空气”相对应,而非“金属”。这一点可以从自然现象、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以及五脏中肺的生理功能等方面来看。
五行学说金空气
五行学说为古代哲学范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索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
五行学说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公元前二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尚书·洪范》记载:“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说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后来人们把这五种物质的属性加以抽象推演,用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并认为这五种物质不仅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故称之为“五行”。
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成中,受到五行学说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同阴阳学说一样,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成为了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的含义在《说文解字》中记载:“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舞也”,说明五行是物质的,是阴阳运动变化形成的结果,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五行学说中的“五行”不再特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古人运用抽象出来的五行特性,采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归为五类,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解释各种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1]。
五行中金行的特性在《尚书·洪范》中记载为“金曰从革”,在多个版本《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从革”被解释为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质地沉重而坚硬,可做兵器用以杀戮,但又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属于金[1];笔者在多年的授课经验与对中医学的理解中认为在中医学中金行应与自然界中的“空气”相对应,而非“金属”。在此提出,有待与同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