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穿越架空 > 发迹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增产

第一百五十九章 增产(2 / 2)

“冬小麦播种下又如何?皇上问的是何贵的成果如何!”阿桂也有些疑问,只是各地的普通民情、粮食收成之类都归户部管,属于和珅的势力范围。和珅不给他说,他也不清楚。

“巨大!”和珅简短的答道。

“巨大?”乾隆等人都是一诧。

“正是!”和珅朝着乾隆一拱手,“皇上,槐树屯等三个村庄,由去年九月下旬,至今年十月初。共产粮食五百余万斤!比之以前。翻了三倍还多!”

“五百余万斤?三倍?这怎么可能?”阿桂摇头说道:“据我所知,槐树屯等三村皆是贫瘠之地,亩产本就不高。小麦甚至一亩才产五六十斤,玉米也不过十斤,高梁倒还可以,有一百斤左右,三村总

万亩土地,每年总共产粮才一万担多一些。也就是已。就算他何贵有通天的本事,我也不信他能一下子就将粮食产量提高这么多!”

“看来阿桂中堂也是下了不少功夫。不过,你那可都是老黄历了!”和珅微笑着看着阿桂,“何贵带领百姓以淤泥等物肥田,又请经验丰富之老农为师,教授三村百姓种粮。如今,槐树屯小麦亩产已经有一百三十余斤,玉米两百一十斤。而且,今年六月,他们还种了谷子,这东西只需三个多月便可收成。亩产可是足有三百多斤。阿桂中堂,这么算一算。能不能凑够五百万斤呢?”

“亩产三百斤?哼,据我所知,山东川栗家庄的谷子好像是天下亩产最高地,每亩也差多就是三百多斤地收成。可是,槐树屯那些地方,就算是有淤泥肥地,又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达到三百斤的亩产?和大人,开封府去年的谷子,最高好像才亩产两百七十多斤吧,新郑一带,却只有一百一十斤。难道这两个地方地田地,如今反倒比不上槐树屯的那些地了吗?……他何贵还能偷天换日不成?”阿桂说道。

“呵呵,想不到阿桂中堂对山东的粮食情况还蛮熟悉的。不错,那还真是一块宝地!”和珅似乎有些感叹:“那川栗家庄,小麦的亩产足有一百五十斤,谷子跟高梁是三百斤左右,豆子有一百五十斤,而同在山东的章丘县东矾硫村,小麦亩产最低却才七十斤,高梁也才一百一十斤,谷子一百三十斤,低了足足一倍有余啊!”

“和大人既然将各地粮产记得如此确切,就应当知道,这粮食可不是说种就能种出来了。三个穷村,土地贫瘠,凭什么就能产出五百万斤粮食?别忘了,那可是四万多担!”阿桂质问道。

“其实我也并不太清楚,只是,这些是从河南巡抚衙门送给户部地公文上说的。我也不得不信呐!”和珅双手一摊,看着阿桂笑道。

“刘墉?”阿桂一皱眉。

“可不?难道,阿桂中堂以为他刘罗锅是在欺骗朝廷?那这问题可就大了,咱们一定得好好跟他算算!”和珅“嘿嘿”直笑,一副得意的样子。

“刘墉的话,朕还是信的。”乾隆一直微笑着看着两个亲信大臣在那里争执,听到这会儿才插嘴分开两人,“而且刘墉也颇通农事,所报上来的那些数目,朕想他也一定是查过的。……这个何贵,还真是本事不小。”

“那也是托了皇上您的洪福!”和珅在一边笑道。

“呵呵,朕可没那么大地福气……”乾隆淡淡地笑了一下,又道:“他何贵不是说能解决土地兼并之事嘛?可是,光让地里多产几斤庄稼,就行了?五百万斤粮食听着不少,可除却要上缴朝廷的,老百姓能留在手里的,恐怕也就是三万两千多担,不到四百万斤。再加上留作来年的种子所用,以及卖给那些粮商地部分,最后分到每个人头上,恐怕也就是三百多斤,勉强够吃上一年,凑个温饱而已……这还是遇上了好年头,若是遇到歉收的年份,只会更少。那个时候,人都吃不饱,那些地主、富户难道就能停下手不买地了?”

“皇上……”和珅本来正为让阿桂吃了个瘪高兴呢,却没想到乾隆会突然来上这么一问,顿时就是一惊。身为户部地一把手,他当然知道乾隆这还算的是比较宽泛的,四万担粮食才扣去八千石税收。可实际上老百姓要交的税只会更多,各地官员稍有点儿良心的,能让四万担粮食能剩下三万担就不错了。再有那些粮商,以及那些地主什么的从中抽些租子,真正能留在老百姓手里的,能有两万担就谢天谢地了。何况,许多地主都是随着年成来的,年成好了,租子就涨,有黑心的甚至能把租子涨到五成乃至七成……可以说,要不是何贵选择了槐树屯那些贫瘠的地方当作什么试点,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效果。要知道,槐树屯那些地方的土地太贫瘠,所以大多数还是老百姓自己的。要不然,种出多的也是归东家所有,那些百姓哪会有那么大的心气儿去听他的安排干这干那?就算何贵所说的是抑制土地兼并,所求的是那些还在百姓手中的田地不再为地主富豪所兼并,可是,各地的情况终究不同。你能让那些百姓说合力就合力?这一次,不也还是巡抚、知府一齐出马才搞定的?而且,百姓聚合起来,万一与那些地主起了冲突……一瞬间,和珅就为乾隆的话找出了数条理由。

“皇上,或许,何贵他……是有些说大话!”看来自己有些站错了位置!和珅说这话的时候,额头微微有些冒汗。

“皇上英明。一眼便洞穿其中关键!”这回轮到阿桂牛了。

“皇上,何贵大言不惭,哗众取宠,是否要……”听到乾隆刚刚的话,跟在后面的几个大臣似乎是明白了什么,其中一个走上前来向乾隆问道。

“呵呵。算啦……年青人嘛!初赴地方,心气儿难免就高,想做出点儿事儿来让朕看看,在朕的面前邀邀功,虽考虑不周,却也无可厚非,至少,这总比那些尸位素餐,老想着沾朝廷便宜的人强得多!”乾隆摆了摆手,又道:“朕可是听说,为了把事儿做好,那何贵可是连知府衙门都不住了,直接到那什么槐树屯盖了间小院儿,带着新婚妻子前往居住……这份儿心思就很好。而且,他也确实做成了不少事儿。刘前段时间不就上书,说兰考的风沙经一年就减少了八成还多,盐碱地也少了一半多……虽然有过,可何贵还是有功的嘛!”

“这……”先是指出何贵的谬误,可接下来却又维护起来,一干臣子都被乾隆的态度搞蒙了。这到底是要赏,还是要罚?

最新小说: 杀破唐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射雕之杨康列传 赤血令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胭脂戏游龙 潇潇雨歇 清朝求生记 永乐架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