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龙历七五六年的圣龙帝国,迎来了格外寒冷的新年,尤其是地处西北的凉州,到处都是白皑皑的一片,大雪的厚度甚至有半人高。
所谓瑞雪兆丰年,对于那些一年四季勤勤恳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来说,这不啻是天大的喜讯,意味着即将到来的大丰收;而对于那些无忧无虑嬉戏笑闹的孩童来说,更是平添了游戏的内容,逼真的雪人和飞舞的雪团,以及充满着童真的笑声,成为凉城一处的独特风景。
城市里的居民也同样兴高采烈。
尽管在去年的岁月里,风雨军的战争有胜有败,尤其是东线失利令无数男儿血染沙场,埋骨异乡;但是远征印月的巨大胜利,以及之后收复玉门关、全歼呼兰二十万大军,都是圣龙帝国近百余年来从未有过的辉煌,不仅仅是改善了风雨军的战略态势,更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起帝国全盛时期的显赫,激发了天朝上国子民的骄傲和斗志。
而与燕南天和皇甫嵩的锦州和谈,更是确保了至少短期内的和平,让身处乱世、饱受战争和动乱之苦的百姓,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两年来风雨军推行的一系列内政措施也卓有成效,安定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无数的商人嗅着金银的香味而来,活跃了凉州的经济;屯田制度和开拓荒地的热潮,带来的是西北大片土壤的重新开发,每家每户都有机会拥有自己的田地。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风雨军领地的百姓,显然焕发着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朝气和热情。人们各自忙碌着,井然有序,生机勃勃,每个人都对于生活充满了信心;每个人都坚定不移的把风雨军的治下,当作了今日动荡不安的圣龙帝国难得的乐土。
不同于帝国其他地区的战火硝烟,凉州的民众喜气洋洋的迎接着新年,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吃着年夜饭,在初雪放晴的天气里走亲访友,热闹异常。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如此开心快乐,至少对于风雨军的最高统帅、堂堂圣龙帝国西北定凉侯风雨来说,独自一人凭栏远眺寒冬的夜色,让他感觉到的唯有烦躁和孤独。
所有的一切都因为一封万言书:
“圣龙历七五三年,呼兰南侵、先帝驾崩、人心动摇、山河破碎,眼看圣龙基业危在旦夕,幸有风侯于危难之际起兵,力挽狂澜于即倒:占伦玉关、逐呼兰军,十月收复凉州,翌年再战胡虏;其后更是远征印月,力讨庞逆,用兵玉门关,兵伐燕南天。
短短两年余,大小战役上百起,掠地万里,破城百千,威名远播天下,盛旅傲视今雄,可谓当今第一人,虽兵王再世,圣祖现身,亦不过如此!
然,两年余来,将士用命,百姓劳苦,难免马革裹尸,尸骨露于荒野!于是,每每万家空巷,户户缁衣,白发悲送黑发,妇啼婴哭!
人命固然如此,库存更是紧张!虽有伦玉关积蓄,印月所获亦丰,商业网路更是遍布天下,然而终究入不敷出,难以应付风侯雄才!现今,又逢江南狼烟再起,复有鄂州阻塞江运,更是雪上加霜!
……
从古至今,一向都有穷兵黩武导致毁家败业,从来未闻连年用兵而成王道盛世!西北弹丸,土地贫瘠,庞大军旅令百姓不堪重荷,长此以往,势必捉襟见肘,无调度之粮,少周转之银!
且,各路统领权力过大,长期统军,容易专权独断,令兵士只知将领而不知国家,非久远之计、社稷之福!
幸赖风侯英明,抛开成见,与诸侯化干戈为玉帛,更兼收复玉门关,拒呼兰于雄关铁壁之外!唯今之计,当趁此良机削减兵马,熄灭烽火,安养生息,藏富于民,十年之后方有小成,令西北成为人间之天堂,而风侯亦将汗青留名!
若要妄自用兵西域、转战印月,或者窥视中原,则是万万不能,无异于釜底抽薪、涸泽而渔!
……”
洋洋洒洒的万余字,出自那个名叫司马渊的老头。
这个来自江南、被欧静极其看重的内政官员,引经据典,结合西北现实,当众向风雨建言。
整篇文章,运用了非常详实的数据,展现了风雨军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揭露了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与隐患,令人不得不为之深思。
但是另一方面,这个耿直的老头直言不讳的语句,毫不留情的指责了风雨的好战,强烈反对风雨继续用兵,甚至还建议要削减军队,限制将领,这些都犹如致命的箭矢命中了要害,无意间引发了风雨军内部巨大的波澜,各方利益团体因此而争论不休。
于是,这篇万言书就如同导火索,立刻导致了风雨军内部文武官员们对立和纷争。
首先响应的是陈善道为首的清流派:
“好战者必亡!现今凉州拥有秋风、青龙、白虎、黑狼、碧蛇、赤狮六大军团,更有规模庞大的预备役,凉州子民十人中便有两、三人从军,甚至还将弱质女流组建起来,投入到沙场之上,实在是亘古未有!”
“军旅过多,必然影响内政,武人专权,更是后患无穷!恳请风侯明鉴,削减军队,整顿行伍,限制军中将领,由文官监军,将卒定期互调,可保万全!”
面对文人们的攻击,那些赳赳武夫们的反击就显得直截了当,杀气腾腾了:
“没有老子在沙场上流血,哪来的你们这帮穷酸在这里摇头晃脑的胡言乱语?”
“他妈的,哪个兔崽子要敢对老子过河拆桥,老子一刀砍了他!”
“风侯是咱们风雨军的风侯,他可不会这么糊涂,都是这班屁事不顶的文人在捣鬼,咱们索性杀了这帮家伙,省得风侯为难!”
……
诸如此类的议论,在风雨军的中上层军官中广为流传,也幸好风雨在军队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本人也从来没有把这些削弱将领权力的建议放在心上,加上最会闹事的赤狮军统领洛信远在印月战场上,而秋里、朱大寿、白起等人都还算头脑清醒,及时压制了部下的蠢蠢欲动,这才没有发生兵变。
“书生之见,不可以当真!”
风雨在安抚这些将领们的时候,是如此安慰的。
虽然他也清楚,这些将领长期统率固定的军队,难免会形成山头主义,甚至会留下可怕的后患,但是在战争时期确保军队的战斗力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即便要削弱将领们的权力也必须做得不动声色、皆大欢喜,绝对没有天下未定就自毁长城、伤筋动骨的道理。
更何况,本来就依靠军队起家的风雨,对自己在军队的威望还是很有自信的,所以仅仅是密令血衣卫加强监督了事。
总的来说,风雨并没有对这样的争论非常担忧,反而很高兴看到麾下官员和将领们的这种有助于自己掌握大权的对立,真正让他感到头疼的是,因为这场演变为文武官员对立的争论,使得原本就反对风雨援助朝廷粮草去讨伐庞勋和驱逐安宇的武将们,借此机会更是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态度非常坚决:
“既然凉州财政这么紧张,那还援助这些粮草干什么?”
“咱总不能自己吃不饱,还要照顾那些王八羔子吧!”
“都是援助这些粮草给惹的,否则那帮文人哪来得这么多借口?”
“绝不能够白白便宜那些害了咱们无数兄弟们的敌人!”
“风侯心太软了!就是被那些文人迷惑的,兄弟们应该联合起来劝谏风侯,征讨燕南天,夺取圣京城,到时候咱们就保着风侯登基做皇帝,大家就都是开国功臣了!”
……
诸如此类的议论,反映出军队的不满,尤其是失去了耶律父子的黑狼军,情绪更为激愤,让风雨也非常为难,生怕一个处理不好,将自己推到了军队的对立面。
与此同时,让风雨哭笑不得的是陈善道这个所谓的天下名儒,在得知燕南天居然逼广陵帝册封自己为平安王之后,完全背离了原本支持风雨和燕南天和解的立场,立刻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成为了反对援助粮草的积极推动者,理由是燕南天乃权臣国贼,纵然不立刻声讨,也绝对不能够同流合污!
“文人尚空谈,不足以谋国!”
对于这些凭着自己的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在战略大局上摇摆不定、不切实际的名家大儒,风雨实在是失望透顶,但是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擅长聚敛声名的文人,的确非常有蛊惑力,在他们的影响下立刻左右了舆论。
而另一方面,尽管欧静、司马渊等负责实际政务运行的官员,坚决赞同风雨偃旗息鼓,此时却出于对风雨军领地内政运行的忧虑,也站在了反对者的立场。
至于在东线的争斗中受到很大伤害的李氏家族,尽管在这场争论中因为李中慧这几天卧床不起而保持中立,但是风雨还没有傻到认为李中慧会同意帮助杀害了孩子的凶手。
一时之间,风雨发现自己处于空前的孤立之中。